产业集群的集聚因素和动力机制的框架分析和政策建议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的集聚因素和动力机制的框架分析和政策建议
【摘要】: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塑造区域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以产业集群的集聚因素和动力机制为框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并围绕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062.9
【正文快照】: 产业集群是指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在特定地理空间的聚集,这种集中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并推动了产业以及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如德国的工具机主要集中在斯图加特,意大利的瓷砖产业主要聚集在萨梭罗,美国的电影娱乐产业主要集中在好莱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缉慈;关于中国产业集群研究的若干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2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3 戚聿东;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4期
4 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世林;;饲料行业竞争格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潘琪;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商勇;姜付高;;山东省体育旅游市场结构的现状及优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年06期
4 董树宝;;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创意产业集聚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王成斌;沈平;王德平;;我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7 彭智;李健;;产业集群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背景与理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8 高全顺;李建德;程芸;;产业集群的重新分类与相应发展政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10 陈子彤,吕勇斌;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简单回顾[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明;;《反垄断法》、市场结构与上市公司的经济绩效——来自2003-2010年的经验证据[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张喜才;张利庠;徐莎;;中国奶业产业链整合的市场绩效分析[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徐永良;;交通条件变化与区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与沿岸诸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虎;党耀国;;中国房地产业集中度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林健;范佳凤;;民营企业集群恶性竞争及集群升级研究——恩平麦克风及电声集群案例[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赵儒煜;刘静;;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明生;;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和变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吕鹏娟;;中国零售业赢利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乃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演进机理与产业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吴菁;中国电信业规制改革的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7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瑜;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丽丽;沿海工业园区用地用海布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毅男;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建堂;中国行业集中度与行业效绩[J];管理世界;1993年01期
2 殷醒民;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和资源配置效益[J];经济研究;1996年01期
3 戚聿东;资源优化配置的垄断机制———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柳钦,詹花秀;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湖湘论坛;2005年05期
2 刘东林;;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胡广阔;史安玲;;产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模型探讨[J];商业时代;2010年32期
4 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演进的研究[J];辽宁经济;2006年02期
5 李国武;原发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品牌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6 王步芳;;“干中学”与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形成[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7 邓旭东,杨月锋;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扶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8 饶扬德,饶林森,夏恩德;产业集群的驱动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5年10期
9 梁志勇;;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经济职能定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王健;;“政府规制和公共经济政策”国际研讨会纪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玉舟;;资源型产业集群三维演化模式浅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贵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共生组织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3 花葩;宁钟;;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袁强;方福康;;经济中的“J”效应[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6 陈希敏;;知识·知识经济·劳动价值论[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张伟勋;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3届颁奖大会在山东日照举行[N];中国贸易报;2009年
2 李立川;“三湘论坛”聚焦制度生产力建构[N];湖南日报;2008年
3 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 主悔;让经济发展动力效用最大化[N];湖北日报;2008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临空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 执笔 张军扩 刘云中 侯永志 三人行;临空经济:依托机场抓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秋风;搭便车的教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徐崇温;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同模式?[N];北京日报;2005年
7 周丰滨;试论企业经济运行机制及其目标模式[N];中国审计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战营;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黄元生;技术创新社会动因的经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3 蒋新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倪沪平;从浙江模式看演化经济的思想内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朱智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孙霞;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恒毅;信息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王春宇;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10 高登榜;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承接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威;产业集群发展与地方政府作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张毅;基于创新网络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官仲章;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邵桂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5 杨莉莉;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卢丽;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城市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骆建栋;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白立强;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和创新[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9 蔡坤辉;确定主导产业政策对象的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邓遂;市场分化作用的经济社会学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486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4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