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3 18:09

  本文关键词: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经济 经济知识化 知识产业化 知识经济测度体系 测度方法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经济形式正日益向更高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转变,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的真谛,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悄降临。 面对全球经济的转型,追求知识进步已成为当今世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方略。在这种情形下,致力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清晰的知识经济理论作指导,而且还要对一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状况、水平及差距有一清醒的认识。因而建立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已成为理论界必须面对而又全新的理论研究课题。 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变革,不仅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使经济学及其与之相关的方法性学科(如统计学)也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可以断定对知识经济测度方法问题研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学、统计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知识经济测度方法问题研究更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紧扣“知识经济测度”这条主线,沿着“回顾→总结→提炼→纠偏”的研究思路,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方法,对知识经济测度方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第一章为全文的导论,主要说明选题的背景及选题意义,剖析了知识经济的测度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本文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是对知识经济测度理论、知识经济测度方法论基础的研究。主要包括知识经济的起源、内涵及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等问题。首先通过追溯知识经济的起源,探求知识经济内涵的成因及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对知识经济看法。从狭义看,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的经济。结合知识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知识经济的量化标准,即经济知识化和知识产业化标准。从广义看,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品生产为核心,以社会基础设施为支撑,以社会知识化程度为条件,以知识资本投入及创新能力为动力,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探求知识经济的本质内涵,为科学地构筑知识经济测度方法体系,实现对知识经济的量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文中对知识经济测度方法论基础之一,即知识测度问题进行了探索,剖析了知识测度的难点,根据知识测度研究现状,提出了知识测度的思路,对知识测度的基本指标即知识存量和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经济测度方法论基础之二,即信息及信息经济测度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以便从中吸取养分,以利于知识经济测度方法体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五章)是知识经济测度方法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知识经济的复杂性,使得从事知识经济测度必须从多角度、多种方法结合应用。文中第三章从知识进步角度对知识经济的经济知识化程度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对知识进步范畴的有关争议问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制度因素可归为知识进步,而规模经济、替代效应与知识进步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只有由技术决定的规模经济、替代效应可归为知识进步,其它的就应作为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其次是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源与分析。长期以来,经济学大师的经济学思想以及现代部分学者的有关论断主要集中在知识进步是怎样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而经济增长对知识进步的增加作用如何呢?理论界研究不多,或研究不够深入,随着人们对二者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二者关系的互动性。本人通过对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纠正了理论界对二者关系的非理性的看法。得出的结论是:知识进步与经济增长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但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知识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知识进步的作用并不明显,二者之间构成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三是知识进步效应测算方法评述。重点研究了资本、劳动和弹性系数的不同测算方法,以便选择更为合理的方法用于实证分析。第四是知识进步效应测算和经济知识化实证分析。通过测算中国知识进步贡献率,并与发达国家对比,从而看出中国的经济知识化发展程度。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正逐步向经济知识化迈进,经济知识化程度不高,不同时期经济知识化实现程度波动较大。 第四章是知识经济的知识产业化程度的测度研究。本章参照国际产业分类标准、依据中国知识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利用产业分类统计法,提出了中国知识型产业分类测度体系。探讨了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体系及核算方法,并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核算知识型产业发展程度。得出的结论是:知识型产业发展程度逐年上升:知识型产业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性;知识型产业发展程度、发展速度与先进发达国家有差距。 第五章是知识经济测度体系与实证分析。本章首先依据知识经济的基本要素,在借鉴已有的知识经济测度体系之上,提出了以知识产品生产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测度模型,然后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地区间知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差异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知识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异常明显;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地区与地区之间各有特色;决定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明显;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十分吻合。 第六章,站在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对知识经济测度与SN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SNA核算数据、核算内容、核算账户体系、核算指标涵义以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体系等方面剖析了两者之间的不适应性。对两者对接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对二者如何实现成功对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综观全文,本人在借鉴并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知识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回顾、梳理与提炼,以知识经济理论研究为起点,以知识经济测度方法研究为主要目标,其中部分研究结论还借用了社会经济统计相关领域的方法和手段,对具体的指标进行处理和实证分析,对知识经济测度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与总结,形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与同类研究比较,形成了以下自己的特色: 第一,回顾、总结、提炼及创新相结合,以提炼和创新为重; 第二,理论、方法与实证融为一体,重在方法论研究; 第三,,经济、统计和计量多学科交融,力求体系有所创新; 第四,相对于单方面的研究来说,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全面。 文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国外知识经济测度理论与方法的最新进展跟踪不够; 第二,由于多学科的交融性,有些测度方法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三,许多问题虽有想法,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对某些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062.3;F22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佳泓;郑淑蓉;;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5期

2 杨仲山;屈超;;对信息经济测度中“知识测度”方法的思考[J];统计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4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