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制度均衡理论不能指导转型实践的定性分析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新古典制度均衡理论不能指导转型实践的定性分析与启示
【摘要】:舒尔茨、诺斯、戴维斯等经济学家运用新古典供求分析方法建构的制度均衡理论,在形式上虽然具有完美性,但受微观和边际分析的局限,其所研究的制度变迁在内容、方式、动力和性质等四个方面与转型国家的转型存在巨大差异。鉴于此,转型国家只有突破新古典制度均衡理论的边际分析框架,着眼于制度结构并发挥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的积极作用,才能确保经济体制平稳转型。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社科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编号:10CJL003) 山东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我国假冒伪劣问题新探——以增量改革为视角”(编号:J12WG57)
【分类号】:F091.3
【正文快照】: 以凡勃伦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和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后制度经济学,由于没有留下令人信服的分析工具,使后来的学者很难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而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由于将主流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成功引入到对制度变迁的研究,进而确立了其在制度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钱苹;论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派[J];财经科学;1998年03期
2 张林;两种新制度经济学:语义区分与理论渊源[J];经济学家;2001年05期
3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4 景维民;白千文;;次级制度:转型的逻辑起点[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金沛;吴中超;;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改革方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丰霏;;论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分析模式[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3 吴永忠;论信息机制转换与技术创新[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4 何广亮;国有经济中企业层次制度创新的滞后及其推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5 杜宇;;合流与分化——民、刑领域习惯法演进的比较观察[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6 张晓峰;;政策决策中的非理性及其价值辨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周建平;制度创新与广交会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13期
8 张铭;“分享制”对减小国有企业改革内部阻力的机理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9 周华平;;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解读与启示[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杨来科;论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陈桂蓉;;和谐社会视野下公共文明建设价值新议[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3 岳永;;强制性制度变迁、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一个关于中俄改革分析的模型框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伟;;“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陈野华;甘煜;;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证券业自律管理缺失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田汉族;;中国教育改革深化阶段面临的问题及其化解——基于成本分析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桂荣;;大学组织变革成本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黄速建;黄群慧;王钦;肖红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青;中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馥源;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世尧;利益集团视角下改革的拖延与突破新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秦小刚;XCGK公司发展历程的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马晓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郭磊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磊;山东省农地征用与补偿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石学敏;“打黑除恶”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冯霞;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运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杨静;中国模式下的地方政府“政绩”导向行为及其风险[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习强;应急制度常态化:风险社会下的制度变迁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钱苹;论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派[J];财经科学;1998年03期
2 程恩富,伍山林;西方制度经济学:传统与现代理论[J];财经研究;1998年04期
3 道格拉斯·诺斯,路平 ,何玮;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5期
4 C.曼特扎维诺斯,C.诺斯S.沙里克,闫健;学习、制度与经济绩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3期
5 贾根良;制度变迁理论:凡勃仑传统与诺思[J];经济学家;1999年05期
6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7 陈郁;制度变迁、市场演进与私人契约安排——1986—1990年上海股票交易的案例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07期
8 贾根良;重新认识旧制度学派的理论价值[J];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9 张旭昆;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英;;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0年30期
2 董春宇;;公共决策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理论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汪和建;作为“乌托邦”的市场均衡理论 一个概述性检视[J];社会;2005年05期
4 魏玲;姚锋敏;;基于价格竞争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7期
5 张陆彪;刘书楷;;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表征判断[J];生态经济;1992年01期
6 高处明;;均衡分配的基本原理及理论模型[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7 刘康;李佳;;近代西方金融均衡理论:进展与评述[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8 李汉文;黄静;;论公共品的生产[J];改革与战略;2009年04期
9 刘爱文;刘爱文;艾亚玮;陈圣燕;陈圣燕;;空间经济研究的转向——新经济地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的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10 黄锡光;;寻觅缺失的冲击效应 重建失灵的均衡机制——试解人民币升值与外贸顺差同步增长之迷[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彬;;信息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刘德峰;;市场经济均衡理论模型与分析研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爱君;;发展经济学的多重均衡理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赵中奇;潘德惠;;动态均衡理论微分动力系统的表述与证明(Ⅰ)[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丁利;;理性、进化与均衡——博弈论解概念及其基础[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邵建唐;;从价格均衡理论看煤矿招工难[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朱永盛;刘保华;段本春;;青藏高原区域均衡补偿模式的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陈步云;;长江三峡地区的均衡状态——试验均衡方法[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电力市场名词解释⑥[N];中国电力报;2005年
2 杨圣明;五个统筹的创新之处何在[N];北京日报;200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树成;当前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郭小红 肖卓;汤淇的均衡理论[N];人民邮电;2009年
5 ;西方经济学家股票投资理论(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6 特约撰稿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皮萨里德斯:思想活跃的诺奖得主[N];国际商报;2010年
7 杨圣明;五个统筹的经济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谭瑞岗;陈平:跨越物理学和经常学的鸿沟[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刘书星;从制度变迁理论看司法改革的路径选择[N];检察日报;2005年
10 党国英;主流经济学影响有多大[N];中国财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心歌;均衡理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王革平;中国金融市场最优均衡理论与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3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勇;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8 徐颖莉;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多元演变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祁顺生;基于价值均衡的企业归核化经营战略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10 管小俊;煤炭物流运输网络风险评价及均衡保持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岗;中国非均衡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冯玲;城市住房保障项目的组合性均衡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苗万青;非均衡市场条件下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薛村波;股价波动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6年
5 曾小林;城市高密度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一体化布局规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浣晓旭;城市棚户区改造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郑锦亚;n元线性Logistic判别及基于差异系数σ/μ的最优投资组合决策[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王培;基于均衡理论的股票价格模型[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希;基于价值均衡理论的保险服务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赵涛;罪刑均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5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