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蕴——关于《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蕴——关于《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摘要】:《创新劳动价值论》是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将其延伸发展的创新成果。《创新劳动价值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最有意义的相关理论作了大胆触碰并展开了深刻论述:以"价值"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剩余价值"二重性",完善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理论;以"创新"为基石,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提供了路径依据;以知识经济形态显现的内在性能和发展趋势为基点,论证了马克思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必然性和可遵循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思考目标,倡导改革创新和创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F014.2
【正文快照】: 2014年是马克思《资本论》问世147周年,百余年来,中国学者坚守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地,不断探索创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形成了中国气派的研究风格和力量。为纪念这个重要时日,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4月出版了赵培兴研究员的《创新劳动价值论》(2010年版)修订版一书,并主持召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浩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认同性整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显元;“以人为本”的社会结构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沈素珍;毛泽东对党的宗旨的贡献——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侯惠勤;;关于举旗问题的理论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王奇伟;;由禅让制度论及尧舜时代我国已进入中国早期国家阶段[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董志凯;;毛泽东与新中国经济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5 黄宇;;论列宁主义党内民主观的中共早期实践及现实启示[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张立丽;古小丹;;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昂;;邓小平改革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与发展[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会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无意识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小海;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其与大学生个体因素的联系[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振华;永无止境的“创新劳动”问题[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福寿;创新劳动与价值创造[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2期
3 冯;应当把劳动区分为创新劳动与常规劳动[J];南方农村;2002年02期
4 张存禄,潘红丽;创新劳动初探[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王珏翎,龚世达;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董振华;创新劳动:一个亟待研究的时代课题[J];长江论坛;2004年01期
7 高承杰;;论创新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J];学习论坛;2008年05期
8 欧阳凡凡;杜伟文;;对创新劳动的新理解[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9 赵培兴;关于创新劳动的价值定位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10 刘亚萍;关于创新劳动价值的认识与探讨[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金荣;;简论创新劳动的特点与形式[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2 胡金荣;;论创新劳动的特点和形式[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百汉;;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特点及其价值创造[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李百汉;;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特点及其价值创造[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罗润东;;创新劳动无限需求模型及其就业含义[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邹东涛;;劳动价值论:把创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鼓励创新劳动 稳步提高劳动力价格[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朱正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研究劳动的新角度[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原成刚;职工的创新劳动应参与分配[N];工人日报;2003年
4 记者 邹明强;武钢工人科技园引领职工创新劳动[N];工人日报;2012年
5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讲师办主任 哲学博士 李泽泉;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N];杭州日报;2012年
6 王恩武;一部有时代特点的劳动经济学著作[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汤碧琴;50万职工参加技术创新劳动竞赛[N];宁波日报;2008年
8 ;创新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N];江苏经济报;2002年
9 江涛 冀素华;全方位推进工作创新 实打实提升服务水平[N];晋中日报;2012年
10 何志成;日本发明专利的膨胀意味着什么?[N];财经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继军;创新劳动价值构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4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7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