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战国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概论

发布时间:2017-12-10 16:14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概论


  更多相关文章: 战国时期 重农抑工商思想


【摘要】:重农抑工商思想是我国传统经济思想,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思想对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经济运行始终起着支配作用,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重农抑工商思想形成于战国时期,这和当时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战国时期作为社会变革与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我们研究重农抑工商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史料和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比较系统的论述战国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 本文首先回顾了重农抑工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从春秋开始直至战国末期,对诸如墨子、李悝、商鞅、荀子、韩非等主要重农抑工商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观点加以表述和比较,认为重农抑工商思想正是在这些人物大力提倡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主要目的是对重农抑工商思想的形成脉络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把握。 之后,本文探讨了重农抑工商思想产生的原因。本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别对春秋以前、春秋末期和战国这三段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的形成和原因加以论述。认为重农抑工商思想是战国时期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这里尤其阐述了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接着,本文论述了重农抑工商思想的主要观点。这主要包括时代背景与重农抑工商思想的关系、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及彼此地位、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问题,同时,还概括了一系列包含重农抑工商思想的经济政策。 最后,本文论述了重农抑工商思想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作用。重农抑工商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在历史作用方面,应该肯定重农抑工商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不过,还应该看到这一思想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 本文写作,一方面是对这段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作以科学地总结和概括: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09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18年后“新重农”[J];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06期

2 李金玉;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根因[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 赖作卿,,王曾金;从封建社会生产力看“重农抑商”的合理性[J];中国农史;1995年04期

4 周更新,宫金燕;高青县注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J];科学与管理;1995年01期

5 李定坤;治国之道 归心于农──也谈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王仲;古代循吏重农行为考察──以明清为例[J];中国农史;1996年04期

7 李清;加重农民负担的显形、隐形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17期

8 王丽英;试论元初“重农不抑商”政策思想及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J];广州师院学报;1998年10期

9 孙明山;;“重农抑商”思想嬗变的博弈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10 曾俊聪;黎静文;;从《建言十二事》看武则天的税收思想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J];经营管理者;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晓黎;;呼和浩特地区战国时期货币经济[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图娅;佟鸿举;;呼和浩特博物馆馆藏部分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3 白秦川;;铲形币在战国时称“布”证据不足[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4 苗润莲;;秦连横的衍变及其作用[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5 胡汉光;;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出土的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五辑)[C];2003年

6 胡汉光;;内蒙古清水河县再次出土窖藏战国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7 周祥;;论战国时期的直刀币[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8 宋治民;;关于成都金沙遗址时代的探讨[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张文芳;吴良宝;;战国货币地名用字考察及相关问题讨论[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10 王瑛;;呼市罗家营乡发现战国甘丹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陆剑 沈峥嵘;全社会重农:最深层的“解决方案”[N];新华日报;2008年

2 文家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重农”[N];经理日报;2004年

3 陆子修;重农必须抓村[N];经济日报;2000年

4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重农强农充分用好政策武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记者 于洪光 通讯员 宋继民 朱奇文;临沂重农捡难点抓[N];农民日报;2004年

6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充分用好重农强农的政策武器[N];林芝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丽颖;重农强农 大业可定[N];农民日报;2005年

8 记者 文毛却;进一步明确地方重农抓粮的首要责任[N];海南报;2010年

9 刘林霞 冯明 童哲堂 刘立成;重农支农扶农[N];中国气象报;2004年

10 本报评论员;重农强农不放松[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池桢;静静的思想之河——战国时期国家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宁国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道家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王沛;战国时代的黄老“法”理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6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7 顾玉才;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战国时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9 孟晓妍;若干组先秦同义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王捷;包山楚司法简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乐;战国时期重农抑工商思想概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章丽琼;战国时期列国置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山青;战国时期韩国政治的兴衰[D];河南大学;2010年

4 王晓博;从货币角度看战国时期商品贸易的发展和繁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s

本文编号:1275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275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