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效应与需求管理模式的重新设计
本文关键词:滞后效应与需求管理模式的重新设计 出处:《经济评论》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突破了宏观经济理论中默认潜在增长率为既定常数的传统观念,分析了潜在产出增长率存在滞后效应时的需求模式设计。理论部分以纳入滞后效应的IS-MP-AS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求解保守型、进取型政策模式和忽略滞后效应三种情形下状态空间模型的初值问题,推导了滞后效应条件下经济系统的渐进均衡。应用部分首先利用代表性经济体的实际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和初始值,尤其是通过求解名义利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相关系数最大化的方法来获得最适合的滞后因子取值,在此基础上对需求管理模式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表明,滞后效应会使短期冲击的作用延伸到长期,受冲击后各国的反周期政策应综合考虑滞后效应的"牵引"作用,以应对衰退和延伸繁荣。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经济学中的滞后效应是指“在引发变化的初始成因消除后,被触发的变化仍在持续的现象”(Cross,1993)。此概念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传统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欧洲失业率的持久上升,滞后效应理论应运而生(Blanchard and Summers,1986)。Heap(1980)构建了失业率滞后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超愚;;滞后效应、多重均衡与反向软着陆:中国需求管理经验[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建东;;城乡二元经济市场广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2 佘彩艳;朱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3 苏高华;郑新奇;陈方正;;中国经济增长投入因子转复研究——从土地投入到技术投入的转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徐玲;;中部与东部经济水平差距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与浙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夏岩磊;;全要素生产率对安徽农业产出的贡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6 李致平;胡金凤;;财政赤字、铸币收入与通货膨胀[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田东芳;程宝良;;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8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素君;;毕节试验区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刘茜;;基于博弈论的宏观经济政策动态非一致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世宏;;人力资本回报、产业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后危机时代”的新思考[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宏权;王晓雪;;市场出清假设的悖论——评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尹优平;;金融危机对支柱产业的传导及实证研究:山西样本[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刁莉;梁松;;中美体育健身消费的比较研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志伟;中国就业函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伊淑彪;产权安全制度与经济增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天锋;开放条件下经济周期波动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闫光礼;江西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劢;公司型基金实践的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家龙;中部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刘陈伟;内生增长框架下FDI对不同行业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子一;中国现阶段地区间收入分配持续不平等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年06期
2 郑超愚;;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结构与效率[J];金融研究;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梁培培;石风光;;区域生态工业系统演化数值模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郑绍濂,桑赓陶;基础研究对提高生产率的作用的定量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1989年02期
3 骆永民;袁春瑛;;公共安全、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陈亮;;无标度网络中的公共物品博弈[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陈亮;朱士群;;小世界网络中的公共物品博弈[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何杰;马骁;杨丹;;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与中国社会变革的本土实践——第九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7 骆永民;樊丽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的选择问题研究——基于政策敏感度和福利效果的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8 高山;;后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外部冲力问题[J];开发研究;1985年01期
9 王文甫;;新新古典综合理论评述[J];商业时代;2007年07期
10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过程的模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吉军;;沉淀成本决策相关吗?[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洪礼;葛根;许佳;;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经济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金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微观考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13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31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