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 开放经济 微观基础 全球化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菲利普斯曲线微观基础和全球化两个方面对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系统综述。国外学者主要从厂商定价、汇率传递以及进口中间产品三个方面研究该曲线的微观基础。本文在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全球化细化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全球产出缺口、国际竞争压力和贸易条件五个方面,并从这五个方面研究全球化对该曲线的影响。由于市场结构等因素的不同,需要进一步拓展国外理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of open economy from the micro basis of Phillips curve and globalization. The microcosmic basis of this curve is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exchange rate transfer and import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is paper classifies globalization into international labor flow,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scholars' research. The global output gap,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ressure and terms of trade, and from these five aspect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the curve. Due to the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 we need to further expand the foreign theory. Construct the new Keynesian Phillips curve of open economy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s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资助
【分类号】:F091.348
【正文快照】: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与世界经济走势密切相关且呈上升态势,国内通货膨胀的全球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开放经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微观基础典型的封闭经济新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宁;菲利普斯曲线与“两低一高”现象——小议新经济引发的经济学理论新问题[J];甘肃理论学刊;2002年02期
2 闵正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几点补正[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崔建军;重新认识菲利普斯曲线的真正价值[J];经济学家;2003年01期
4 张焕明;1979年~2000年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5 谢璐;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4期
6 彭勇,杨灿;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7 吴婷;菲利普斯曲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8 刘凤良,张海阳;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9 李光洲;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艾德华;我国菲利普斯曲线与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侧重点[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殊洋;;马克思的菲利普斯曲线[A];《资本论》与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袁晨;傅强;;异质预期、通胀演化与产出失业[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闻观察员 冯蕾;菲利普斯曲线为何失灵[N];光明日报;2013年
2 记者方岩;警惕菲利普斯曲线失灵[N];证券时报;2002年
3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祝俊初;菲利普斯曲线演进背后的科学精神[N];解放日报;2006年
5 时素珍;菲利普斯曲线是否失灵[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彭小兵;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菲利普斯曲线失灵[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FN记者 袁蓉君;修正“菲利普斯曲线”[N];金融时报;2006年
8 徐勇;新科诺奖得主,专攻通胀与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治理通胀与扩大就业两者能兼得吗[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通胀复杂性需更严厉的货币行动框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广华;菲利普斯曲线动态机制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郑重;通胀惯性、混合菲利普斯曲线与前瞻性货币政策规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朱尧;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拓展及检验[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欧阳志刚;阈值协整及其对我国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罗贵发;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令玺;中国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章晓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哲学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3 潘烽;菲利普斯曲线中国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健;广东省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模型与实证[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王志伟;全球化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异[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林志弟;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应性与实践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静;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非线性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孙玉雪;菲利普斯曲线的产生及其演进[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陶鑫;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特征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86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6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