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技术学习曲线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2-03 04:50

  本文关键词: 学习机理 技术学习曲线模型 技术学习率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技术学习曲线源于单位成本与累计产量的关系研究,其广泛应用于技术学习率的估算方面,并且为预测技术成本演变趋势、测算技术推广速率提供了便利条件。技术学习曲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机理、技术学曲线模型与技术学习率测算3个方面,从这3个方面研究现状入手,综述影响学习曲线的相关机理,归纳技术学习曲线模型,总结技术学习率在生产活动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已有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Abstract]:Technical learning curve is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t cost and cumulative output.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estimation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rate an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trend of technological cost evolution. The study of technology learning curve mainly focuses on learning mechanism, technology curve model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rate measurement, starting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mechanism of influencing learning curve, induces the model of technology learning curve,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learning rate in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atus. Then the emphasis and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鄂尔多斯盆地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2013GXS4D151)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陕北煤炭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发的对策研究”(2012KR2-01)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专项基金项目“基于学习曲线的陕西省能源产业低碳化关键技术选择及发展路线图研究”(12JK0021)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2.西安科技大学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技术进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在影响技术进步的诸多因素中,成本过高是许多技术未能商业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分析技术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而合理预见技术扩散的时间点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国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丽萍;林俐;;基于学习曲线的中国风力发电成本发展趋势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2 陈志祥;;学习曲线及在工业生产运作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7期

3 朱雨晨;林俐;许佳佳;赵冬梅;;基于学习曲线法的风电成本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2年04期

4 郑竞宏;杨俊;魏玲;朱守真;;基于学习曲线模型的光伏上网电价预测[J];电气应用;2012年17期

5 杨莹;吴伟伟;于渤;;产业技术学习率的动态双因素测度模型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6 牛衍亮;黄如宝;常惠斌;;基于学习曲线的能源技术成本变化[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7 孙佩佩;王寅渌;;学习曲线分析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1期

8 王伟强;吴晓波;许庆瑞;;技术创新的学习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1993年05期

9 谢伟,吴贵生;技术学习的功能和来源[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昆;肖波;魏颖;魏哲;田廓;;基于平均发电成本的风电项目经济性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0期

2 宗蕴璋;沈怀荣;;企业技术系统效能: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基于常州市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杜晓君;张丹宁;;产业价值链式集群的技术学习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陈启鑫;康重庆;夏清;周意诚;横山隆一;;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关键要素分析及其对电源规划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5期

5 张华胜,杨湘龙,陈良猷;中国制造业产业知识技术发展水平比较分析[J];工业工程;2002年03期

6 郭亮;于渤;郝生宾;;动态视角下的企业技术集成能力内涵及构成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7 罗炜,唐元虎;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8 王孝平;董秀成;谢维成;;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C语言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年02期

9 魏江,刘锦;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陈劲;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恒;王蕾;;东北亚地区跨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晖;;基于学习曲线的风力、光伏发电成本分析与接入智能电网的时机、规模预测[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郭晖;;基于学习曲线的风力、光伏发电成本分析与接入智能电网的时机、规模预测[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4 郭晖;;基于学习曲线的风力、光伏发电成本分析与接入智能电网的时机、规模预测[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党兴华;黄继勇;;技术创新网络中跨组织学习绩效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楼润平;薛声家;;信息系统培训成本与咨询成本决策优化——基于S型学习曲线的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朱显梅;王媛;;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吉林省COD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石芝玲;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翌琼;装备建设财力优化配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王科;学习、产业组织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开明;企业的知识资本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陈杰;日本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振;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技术超学习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丁华秀;我国发电行业能源及市场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李园;我国风力发电成本因素分析及相关产业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许文醉;韩国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淑娜;中国火电行业煤炭消耗、SO_2排放的时空动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万里;基于MTO模式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排产与人员调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何沙玮;基于不确定理论的干线客机概念设计阶段单机成本测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和月磊;直驱式永磁电机在高空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晶;赵争鸣;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2007年10期

2 徐丽萍;林俐;;基于学习曲线的中国风力发电成本发展趋势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3期

3 沈又幸;范艳霞;;基于动态成本模型的风电成本敏感性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2期

4 霍震;;德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经验[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4期

5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6 胡泽春;丁华杰;孔涛;;风电—抽水蓄能联合日运行优化调度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7 曾鸣;吕春泉;邱柳青;田廓;;风电并网时基于需求侧响应的输电规划模型[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8 陈志祥;;学习曲线及在工业生产运作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7期

9 苏兴;王思丽;韩超;;学习曲线中系数的回归分析确定及成本预测[J];硅谷;2009年02期

10 魏江,刘锦;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全英;中国风力发电成本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2年

2 徐丽萍;基于能源经济模型的风力发电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恒源,谢伟;技术学习和结构调整[J];技术经济;2000年05期

2 魏江 ,叶波;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9期

3 王梓薇;王大洲;;跨国创新网络中的企业技术学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柏昊;杨善林;;基于模块化产业的技术学习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9期

5 陆园园;谭劲松;薛红志;;“引进-模仿-改进-创新”模型与韩国企业技术学习的演进过程[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5期

6 陈伟;张阳红;;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学习有效性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8期

7 罗虎明;刘洪伟;;技术学习文献综述[J];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8 敬慧颖;;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学习与扩散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我矿二分厂开办业余技术学习班的几点经验[J];钢铁;1955年Z2期

10 吴贵生,谢伟;技术学习和政府行为[J];技术经济;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苗长虹;;学习场:企业、社区与社会的关系与技术学习的驱动[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恒;王蕾;;东北亚地区跨国企业技术学习模式分析[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卢锐;盛昭瀚;;使用中创新与后发企业技术学习模式研究:以台湾IC企业为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杰 胡全基;我市农业技术学习考察团赴以色列考察[N];武威日报;2006年

2 记者李明慧 通讯员王振江;哈密市投资为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图书室[N];哈密报(汉);2009年

3 张胜;韩国彩电工业模式能否复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4 记者 王建飞 高铁耕;微软公益项目惠及郊区弱势群体[N];佳木斯日报;2009年

5 王德国 山工生;山东铝职工争学技术风气浓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熊建 采访整理;自主创新不是简单的国产化[N];人民日报;2011年

7 陈清泰;企业自主创新的六个政策性问题(中)[N];中国企业报;2006年

8 霍立峰 曲会;自主创新是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路风 封凯栋 曹崴;企业的技术能力是知识产权之源[N];工人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仁;北大知名教授解读自主创新[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童长凤;中国区域技术能力增长:技术学习的视角[D];兰州大学;2009年

3 郭京京;产业集群中技术学习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技术学习惯例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4 朱朝晖;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学习协同与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柏昊;虚拟网络型产业的技术学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李毅;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3年

7 董芹芹;企业研发联盟技术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俞湘珍;关于设计的创新过程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为丽;开发区技术学习的制度驱动过程[D];河南大学;2009年

2 张建伟;区域适应能力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许文醉;韩国企业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沈海华;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媛;从学习到创新:技术学习过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阮秀庄;技术学习中组织记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7 苏朝阳;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赵鹏飞;吸收能力、市场与的技术学习过程模式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潘律全;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技术学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马海涛;网络建构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86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6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7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