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传统地区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03 12:56

  本文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 稻鱼共生 稻田 哈尼梯田 出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政府对补偿资金的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稻田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框架。其次,以云南哈尼梯田稻鱼共作的稻田系统为例,计算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放弃一定程度化肥、农药施用的受偿意愿,并评估了不同化肥、农药限制施用条件下稻田所能供给的生态系统价值,最后基于政策有效性目标构建了哈尼梯田地区稻田生态补偿的动态标准。结果表明:在化肥、农药施用的不同限制条件下,农户的受偿意愿与限制标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接受政府直接补贴形式的补偿意愿为每年3 727~8 732元.hm 2,接受市场调控下稻米价格上涨的幅度为1.25~2.45元.kg 1。因此,以稻田养鱼减半化肥用量并不施用农药为例,初始时稻米价格未能提高,政府需要补偿农户7 462元.hm 2,但生态环境收益仅为7 447元.hm 2;当稻米价格提高1元.kg 1时,政府只需要补偿农户7 112元.hm 2,此时政府的投入盈余335元.hm 2。
[Abstract]:The determin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be compensated and the government's input and output analysis of compensation fund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alculation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paddy fields. Taking the paddy field system of rice and fish in Hani terrace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give up certain level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different chemical fertilizer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policy effectiveness goal, the dynamic criteria fo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f paddy field in Hani terraced area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the ecosystem value of paddy field could be suppli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be compensated and the standard of restriction. The compensation willingness of accepting direct subsidy from the government was 3 727 ~ 8 732 yuan per year, and the increase of rice price under market control was 1.25 ~ 2.45 yuan 路kg ~ (-1). The rice price was not in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government needed to compensate the farmers for 7,462 yuan.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was only 7,447 yuan. When the rice price increased by 1 yuan .kg, 1:00, the rice price was increased by 1 yuan, b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was only 7,447 yuan. The government only needs to compensate farmers for 7,112 yuan. At this point, the government has a surplus of 335 yua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环保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9020)资助
【分类号】:X196;F326.11
【正文快照】: 随着对生态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稻田的生态系统功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尤其是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稻田生产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同时还具有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以保护脆弱生态系统、促进就业以维护民族团结以及传承文化等众多功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筱成,谌学珑,刘永华,邹正华;稻田主养彭泽鲫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效果观测[J];江西农业科技;2001年04期

2 毛庆玲;岳城水库供水成本费用及水价测算[J];水利经济;1998年06期

3 张燕,谷长叶;青山水库工程财务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4 李晓光;苗鸿;郑华;欧阳志云;;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5 肖玉,谢高地,鲁春霞;稻田生态系统氮素吸收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生态学杂志;2005年09期

6 谢高地,肖玉,甄霖,鲁春霞;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7 刘某承;张丹;李文华;;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1期

8 向平安;黄璜;黄梅;甘德欣;周燕;付志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9 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丹;闵庆文;成升魁;刘某承;肖玉;张彪;孙业红;朱芳;;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县龙;姜志德;;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环境成本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2 张红爱;;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及其吸持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3 母学征;郭廷忠;;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4 刘菊梅;王皓;仝纪龙;袁九毅;张旭;王颖;;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变化及农地流失问题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王青;陈志刚;周建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分配方案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6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7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中低碳高值农业技术研究——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发展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8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方建武;曾北危;;低碳高值农业污染链阻控-产业链延展技术耦合模式研究——以韶山灌区及其主体湘乡市和湘潭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9 柴东方;蒋天智;谭甫成;唐文华;常飞;;原生态从江香禾糯中锌和镍的含量及其生理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10 李庆江;姚文英;郝利;;基于农业生态补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丁学坤;;泛珠三角区域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学探讨[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桂小丹;;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综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李学平;李甲亮;石孝均;;水旱轮作条件下磷素渗漏淋失特征及对地下水体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River Basins in China[A];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for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Volume A)--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M'2008)[C];2008年

6 陈正飞;刘灵芝;;基于激励机制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7 黄亚云;周寅康;金晓斌;;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指标分解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勇;陈秀兰;李镜;张健;;青衣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博弈分析[A];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补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曾晴;;森林生态补偿在林业碳汇方向探索[A];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补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学恭;白洁;;西北牧区草地资源生态补偿依据与标准研究——以退牧还草工程为例[A];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补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栋;覆草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肥力性状、碳氮动态及水稻生产力特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汤勇华;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怓超普;不同空间尺度区域氮素收支[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肖红艳;成渝经济区重庆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苏礼华;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思静;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熊帝兵;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诗君;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鑫;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朱倩;莫莫格保护区英台油田生态补偿方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春蕾;新型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流失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5 孙嘉辰;矿产开发生态补偿费用计算方法及实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云;施肥与耕作对南方双季稻田和萝卜—花生旱坡地氮磷流失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霜;基于条件估值法的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鑫;中国县域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政府行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9 许旭;基于RS&GIS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奕松,黄仲青,蒋之埙,何方,朱庆森;旱作水稻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2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徐俏,何孟常,杨志峰,鱼京善,毛显强;广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5 骆世明;;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6 李晶,王明星,陈德章;水稻田甲烷的减排方法研究及评价[J];大气科学;1998年03期

7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稻田CH_4的排放规律[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5期

8 彭忠华,吴盛黎,何帮金,邹天申,刘胜志;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9 李秉略;刘明礼;;贵州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估及现实支付能力分析[J];贵州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10 任勇;俞海;冯东方;孔志峰;高彤;杨姝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框架[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艳霞;陈旭东;张素娟;白洁;张义文;;冀北地区生态保护受偿意愿及补偿分担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2 ;中国开展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7期

3 ;生态补偿连闯三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11期

4 刘尊梅;韩学平;;国外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特点及启示[J];华章;2011年21期

5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6 欧阳志云;金羽;赵同谦;郑华;;海南岛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及其价值评估(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年02期

7 萨础日娜;;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8 胡小华;史晓燕;邹新;林美芳;陈建勇;;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曹睿;刘亚修;严向军;;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以富阳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10 高红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补偿教育[J];理论与改革;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宇彬;;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张海玲;;青海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实践探索[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3 梁福庆;刘福松;;基于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环境保护创新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丹萍;禾银芳;;环境风险下企业的环境责任[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孙长岩;生态补偿机制何时到位[N];联合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戴言;完善珊溪水库库区生态补偿机制[N];温州日报;2009年

4 州府办;尽快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N];阿坝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荧瑶;潘小燕代表——探索建立流域间生态补偿机制[N];台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盎;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N];西部时报;2009年

7 记者 胡少华 通讯员 李淑贞;黄委夏委学术会议研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黄河报;2009年

8 记者 徐清华 通讯员 刘志刚;黄河流域积极探索水土 保持生态补偿机制[N];黄河报;2009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李玉芳 闫艳 记者 高杰;苏州创风景区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记者 武勇 姜雪城;生态补偿机制标准将制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侯凤岐;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刘青;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余兴光;海洋城市滨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与区域开发协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红梅;区域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理论及实践[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韩旭;青岛市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8 许文杰;城市湖泊综合需水分析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笑春;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健康和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云聪;生态补偿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易惠明;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舒涵;循环经济的生态补偿机制与制度安排[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小慧;黑河水库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张建伟;转型期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孙建丽;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7 陈妍竹;基于成本平衡关系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封雅卓;河北省平山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蒋敏;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7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87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