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物质变换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本文关键词: 物质变换 代谢断层 生态危机 出处:《江汉论坛》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已经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这使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诸多论述,其核心思想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人与自然之间不是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物质变换"关系,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中还是在城市及工业生产中,要弥补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出现的代谢断层,就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型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climate warming,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ecological problem that human beings face. This makes it necessary for human beings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rx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Capital. The core idea is the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not a one-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quest and conquest, but a two-way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Whether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 in urba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up for the metabolic faul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apitalis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velop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two-type societ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经济系;
【分类号】: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克思为什么要把《资本论》献给沃尔弗[J];现代班组;2010年01期
2 魏旭;;马克思基于分工的报酬递增思想[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3 马迅;魏鹏娟;;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新时期国有土地出让制度的完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4 铁晓华;;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观及国内关于生产劳动争鸣的简述[J];大众商务;2010年02期
5 邱成梅;;论剩余价值生产与企业社会责任[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1期
6 王岩;;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0年01期
7 霍其辉;;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世纪桥;2010年01期
8 李楠迪;任新立;;次贷危机的源与流:基于马克思视角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2期
9 徐罗卿;;简析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发展观的主要思想[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1期
10 卢周来;;欧美思路难解中国难题[J];绿叶;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鸿飞;杨冠萍;;中华养生时代[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升礼;;悦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宁夏卷)[C];2010年
3 赵金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田发银;赵金梅;李红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节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5 曹芳智;;以人为本 彰显特色 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的发展》课题研究总结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6 毛乌林花;;《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7 乌林花;;2008年下半年《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8 毛乌林花;;《蒙古族传统民俗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研究》终期实验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9 谢建才;;生命诚可贵 生物出新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赵维明;;和谐“五育”和班主任队伍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教授 于文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N];光明日报;2011年
2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秀华;过程哲学的生态文明意蕴[N];光明日报;2011年
3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思政系 石红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系统支撑[N];中国环境报;2011年
4 陈一新;论生态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陈一新;论生态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标准[N];解放军报;2011年
7 郭湛 王俊博;从根本上理解利益及其矛盾[N];光明日报;2011年
8 郭湛 王俊博;从根本上理解利益及其矛盾[N];光明日报;2011年
9 黑龙江大学教授 于文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国际视野[N];光明日报;2011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张秀华;过程哲学的生态文明意蕴[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全喜;当代农民流动的生态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赵志勇;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吉林大学;2010年
8 马晓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式、价值追求与现实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艳艳;固化与形塑[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葛福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素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信任的缺失与重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前坤;唯物史观视野内的低碳经济[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章燕妮;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及其实现路径[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王琳;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阈下的我国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11年
5 赵阳;毛泽东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程玉辉;马克思初次分配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吕妍;强与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差序性影响[D];东华大学;2011年
8 付春华;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政府的“引导人”角色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徐东芳;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史运伟;生态生产力与科技的生态化转向[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93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49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