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承载力视阈下产业系统扩展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2 17:37

  本文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产业经济系统 Logistic模型 崔启武-Lawson模型 动力机制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及其修正模型崔启武-Lawson模型,对产业经济系统扩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认为突破产业经济系统发展的有限性的关键在于对产业经济系统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从而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为此,要实施产业生态化、推行清洁生产并实施外部性内在化的制度创新。
[Abstract]:Based on the Logistic growth model and its modified Cui Qi-wu Lawson model,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economic system expansion is studi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key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ic system lies in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industrial economic system so as to increas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natural ecosystem. Promote cleaner production and implement external internal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思政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资源承载力的产业生态管理模型”(项目编号:70773050) 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中医药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2-008-004)
【分类号】:F062.9;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庆普,胡运权;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复合Logistic发展机制的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2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3 黄润龙,帅友良;人口增长的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崔启武,G.Lawson;一个新的种群增长数学模型——对经典的logistic方程和指数方程的扩充[J];生态学报;1982年04期

5 常玉苗;周姣;;生态经济系统的Logistic演化与负熵理论探讨[J];商业时代;2007年19期

6 张有绪;陈伟;;我国人口数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正德;杜瑞卿;庞发虎;刘广亮;;粗糙集聚类分析对姜黄属植物数值分类的研究Ι[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彭月;魏虹;朱韦;;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土地景观动态模拟预测研究——以重庆永川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4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5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6 李大林;陈奇;黄忆;;单基因性状测算自花传粉率及基因型比例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7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8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9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10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静;红松种群数学模型及其动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文亚峰;人心果品种资源亲缘关系及其授粉亲和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莉;一类具有Holling-typeⅢ反应功能函数的捕食—食饵模型的时空动力学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俊俊;基于Penna模型的一类捕食被捕食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翟丽娜;格子上的Noisy Penna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向东;城市协调发展理论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2年04期

2 孙中和;中国城市化基本内涵与动力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11期

3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4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5 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年02期

6 陈彦光;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J];城市规划;2003年10期

7 薛凤旋,,杨春;外资影响下的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城市规划;1995年06期

8 钱学森;钱学森谈城市建设要有整体考虑[J];城市;1995年01期

9 倪晓宁;包明华;;中国城市化的度量与发展取向——基于DEA的城市化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6期

10 张耕田;关于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探讨[J];城市问题;199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荣启 青连斌;[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晓勐;城市系统的自组织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戴锦;产业生态化理论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林飞;产业生态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郑宜珍;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D];武汉大学;2005年

3 毕芳英;耕地保护的PSR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况卫东;周跃志;仲崇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库尔勒市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2期

2 白雪;王秋兵;韩春兰;;东港市生态足迹分析[J];经济师;2010年04期

3 赵红丽;卢玉文;;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新疆兵团可持续发展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衣东丰;;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可持续发展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齐治平,余妙志;Logistic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中的运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宋冬梅;沈友娣;;运用Logistic模型评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J];财会月刊;2008年05期

7 张颖;张畅;;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5期

8 马彪;;青海省人口城市化Logistic模型及其应用[J];甘肃科技;2008年05期

9 于波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力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4期

10 王大庆;白涛;陈春锋;王宏燕;;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月卿;;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都市圈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车翼;王元月;;养老保险影响劳动力供给行为的logistic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芮黎明;;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处理的辩证关系[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周鹏;;延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林楠;李法云;;基于生态足迹的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赖娟;肖珉;周宗放;;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我国集团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徐贤飞;谢小玉;王龙昌;;重庆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与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10 王珍珍;陈功玉;;基于Logistic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虹雨;中国正积极改善生态局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2 记者 全杰 刘幸 通讯员 梁怡雄 王玮;广州将四成是森林[N];广州日报;2011年

3 记者 武彩霞;环境资源超载严重,深圳敲响警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本报记者 明慧;低碳目标将引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李周;生态经济学: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富矿”[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邓飞;1.2个地球才能维系中国式生存[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陈宇光;别被现代文明的眼前繁荣俘虏[N];苏州日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 刘传江 冯碧梅;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N];湖北日报;2010年

9 李景浩;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绿色生活[N];延边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卢晓平 秦菲菲 吴婷 编辑 衡道庆;推进城镇化难点在社会保障[N];上海证券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霞;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刘予胜;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刘国光;上市公司违约率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5 邱微;黑龙江省资源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评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于成学;工业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长坤;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路正南;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贵明;产业生态问题初探[D];暨南大学;2008年

10 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凡静;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阿克苏河—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向常胜;“长株潭3+5”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国卫;基于生态足迹的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4 周健;基于生态承载力的西北内陆河流域城市规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磊;扬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D];扬州大学;2009年

6 王书转;“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晓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青海湟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时丽艳;基于生态足迹的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王进;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10 龚葳;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24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524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