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不完全契约、专用性投资与纵向一体化

发布时间:2018-03-14 02:15

  本文选题:专用性投资 切入点:不完全契约 出处:《经济经纬》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笔者探讨了不完全契约情形下市场交易、长期契约和纵向一体化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基于博弈结构,我们将市场交易和长期契约分别视为鲁宾斯坦和纳什谈判方式。结论表明,纵向一体化能达到最优的专用性投资水平,并且,在长期契约中下游企业的专用性投资水平要高于市场交易。进一步表明,为了消除市场交易情况下专用性投资的不足,可取的办法不仅仅是纵向一体化,长期契约也是可行的办法,但它的投资激励不如一体化。
[Abstract]: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investment level of market transaction, long term contract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 under incomplete contract. Based on the game structure, we regard market transaction and long term contract as Rubenstein and Nash negotia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Vertical integration can achieve the optimal level of dedicated investment, and the level of exclusive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long-term contrac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arket transactions. The desirable approach is not only vertical integration, but long-term contracts are also feasible, but their investment incentives are not as good as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306)
【分类号】:F0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扬;顾广彩;华武;陈刚;;R&D专用投资和风险共担的不完全契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0期

2 张淑芬;;契约不完全性对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文武;;不完全契约下的人力资本产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金博;张凌寒;;契约的可实施性与权利安排[J];商场现代化;2008年27期

5 吴爱华;;基于技能的企业组织形式对员工专用性投资的影响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6 霍建生;公司治理中的准租金和不完全契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2期

7 刘征驰;赖明勇;;进入权、声誉与服务外包组织治理——一个非对称信息的不完全契约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0年01期

8 胡吉祥;;IT行业平台与应用厂商的最优产权分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张立君;不完全契约、资产专用性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3期

10 陈霞,段兴民;人力资本管理的新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帅萍;孟宪忠;;不完全契约:理论假设、约束及发展[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刘栋;王希凤;王国才;;营销渠道中双边专用性投资对企业间合作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海尔的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周智敏;黄玉杰;;不完全契约的成因、风险及其应对机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应瑞瑶;王瑜;;敲竹杠问题:一个治理方法的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伟;许长新;;契约物流的契约理论分析[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邓莉;杨军;李宏胜;;银行进入公司董事会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刘建秋;;会计失信、信誉资本与会计诚信产权安排[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李进中;黄少安;;哈特-莫尔模型介绍与评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晖明;陈志广;;纵向限制、垄断势力与专用性投资[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学;“吞”下去,还得“消化”得了[N];中国财经报;2009年

2 梁怡;现代契约理论:传承、融合与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相洲 佟晶;资产专用性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史晨昱;梯若尔:天铸经济学旷世奇才[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何志毅;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之道[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邹宏志邋刘美玉;公司治理下的弱势群体保护[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孙晖;今非昔比的交易费用经济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徐艳梅 司高飞;企业管理的“捕食关系”[N];中国企业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袁开智;理论的重要不必苛求完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斌;乡镇企业所有权变动的博弈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2 寇宗来;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方法[D];复旦大学;2003年

3 吕之望;产权的保护和实施[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向锐;基于专业化的企业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程宏伟;隐性契约与企业财务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刘启亮;不完全契约与盈余管理[D];厦门大学;2006年

7 涂静;服务外包关系的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伟;信息、权力配置与公司治理[D];山东大学;2007年

9 吴秀敏;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胡国恒;国际生产的微观组织与利益博弈机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艳;专用性投资的模块化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陆盛德;基于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度的纵向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康康;高校与学生不完全契约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赵彦辉;如何通过专用性投资提高渠道关系绩效?[D];南京大学;2011年

5 黄薪萌;专用性投资与上市公司声誉关系的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谢刚;不完全契约视角下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魏小燕;合作研发中的钳制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谢孟颖;不完全契约视角下营销型合作社“套牢”问题的分析与解决[D];湖南大学;2009年

9 王碧玉;基于不完全契约下的风险企业控制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秀娟;不完全契约下服务外包风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9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09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9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