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知识经济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

发布时间:2018-03-14 09:06

  本文选题:劳动过程 切入点:知识经济 出处:《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知识、知识管理和技能变化进行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表明,知识经济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依然严密,控制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知识管理是采取新的方法榨取雇员的"知识";对低技能工作的大量需求与"技能提升"宣传之间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与劳动间的冲突,反映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劳资之间内在矛盾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变革的实质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通过语言的、交际的和情感的网络采取了合作的互动性的方式。
[Abstract]:The theories and case studies on knowledg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skill change show that some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apitalist labor process under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purpose of control remains to extract surplus value;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use of new methods to extract employees'"knowledge"; a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high demand for low-skilled jobs and "skills upgrading" propaganda reflects the conflict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ur. The esse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pitalist labor process is that the creation of social surplus value adopts an interactive way of cooperation through linguistic, communicative and emotional network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湘潭大学商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号:11XNI012)
【分类号】:F0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曾鹏;;携程旅游网经营发展战略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3 李峰;;教育不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陶文昭;;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化与社会和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5 颜晓峰;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与思维方式变革[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景贵飞;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4期

7 张敏;顾朝林;陈璐;张成;汪淳;张晓明;;长江三角洲全球城市区空间建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8 赵有广;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9 吴良镛;城市地区理论与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10 张楠;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白永青;侯剑华;刘洋;;网络生态系统基本理念初探[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淑红;;网络时代思维的历史积淀[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5 刘铁峰;;当前城市建筑规划的个性缺失[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许金叶;;工作组网络计算:信息经济下的班组经济核算[A];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张勤;;加快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孙向军;知识生产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潘琰;因特网财务报告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孔凡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女雨亏);网络形成、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2 彭跃辉;互联网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陈铀;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张祖乔;报纸编辑理念的网络邂遇[D];河南大学;2003年

5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雁玲;当前我国网络失范及其社会控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卢勃;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方长勇;因特网与美国文化霸权[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9 贾云秀;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海涌;互联网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宁;知识经济对东亚发展模式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7期

2 叶瑞克;;知识的稀缺性分析——从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性知识生产的角度[J];消费导刊;2008年10期

3 鞠讯;;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1期

4 王光珩;邓小平与知识经济[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1999年03期

5 ;决策参考[J];江苏农村经济;1999年02期

6 钟健夫;;强势知识[J];知识经济;1999年05期

7 陈胜昌;知识经济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15期

8 杜元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运用与发展[J];福建理论学习;2000年10期

9 文翔,文海鸿;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未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吕进军;;知识经济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晓晖;;劳动过程理论:简史、核心理论及在中国的运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宗汉;;第六讲 《资本论》:一座宏伟的科学理论大厦[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3 闫文娟;;从《资本论》谈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支农;知识经济提升产业结构[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2 凡言;知识经济如何影响产业政策[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3 韩红;知识经济研究要面向社会实际[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王大珩;我所理解的知识经济[N];北京日报;2001年

5 刘培育;知识经济与创新思维[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高伟凯;知识经济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马庆花;知识经济兴 教育科技须先行[N];发展导报;2001年

8 吕政;正确认识知识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0年

9 楼荣敏;知识经济拷问社会公德[N];文汇报;2005年

10 黄顺基;透过中关村看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N];中国信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U,

本文编号:1610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0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a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