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力产权
本文选题:劳动力产权 切入点:劳动者 出处:《学术月刊》199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承认和重视,人们为此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但迄今为止,我国在研究产权问题时,基本上都把聚焦点对准“物”——财产,而对于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力产权”却很少提及。本文将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权益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Abstract]:The decisive role of labor forc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and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man capital". Basically the focus is on the "object"-the property,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ferences to the right of laborer-"property right of labor force". From the angle of property right of labor force,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 system in the market econom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系 浙江大学经济系
【分类号】:F01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剑;企业生产过程非线性生产函数的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姚先国,蔡宁,郭继强;企业产权结构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董勤发;论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财政范围[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4 刘海虹;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10期
5 窦晴身;中国金融深化的实际状况——基于政府与金融关系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7期
6 刘葆;腐败的成因及效应:一个制度经济学分析的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1997年03期
7 张曙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和趋势[J];财经研究;2002年01期
8 任洲鸿;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辨析——兼与张亚斌等同志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9 “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课题组;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物品融资[J];财贸经济;2002年10期
10 荣雪涛;从“经济人”到现代制度伦理学[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炳雷;;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源与矛盾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昌寿;区域主导产业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冬梅;转向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5 顾保国;企业集团协同经济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周克清;政府间税收竞争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肖晖;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民有经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刘锡田;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基础与创新[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9 张万成;我国转轨时期企业资本结构选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石建兴;中国国有企业治理方略:一个财政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剑灵;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徐忠爱;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消费适度增长[D];湘潭大学;2001年
4 任鹏;中国税权状况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肖小凤;中国的过渡会计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周晓明;武航股份制改造与战略性重组之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郑平友;齐鲁石化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赵永刚;中国居民适度消费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于猛;论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制度障碍与制度供给[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地区配置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翌华;;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因素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卫峰;;金融劳动合同中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3 潘庆;;我的“五一”[J];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03期
4 陈鹏飞;;厦门中小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招用工难问题的现状再析及相应对策[J];就业与保障;2011年07期
5 关柏春;;劳动商品论纲——劳动商品性质问题讨论集之一[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9期
6 罗传银;;评估劳资关系刻不容缓[J];人力资源;2011年08期
7 张海荣;;浅谈企业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J];华北电业;2011年04期
8 夏晨辉;;浅谈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管理的三个层级[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9 肖蓓;;企业并购中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华强;;智慧若水——关于劳动者“智慧人”的遐想[J];发现;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中煜;;马克思劳动力产权理论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作云;;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及其制度保障[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博;;劳动力产权与国有企业改革[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英红;;市场经济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赵文绪;;略论劳动力向人力资本转化[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梁运烈;;浅论劳动者老人靠谁养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邦盛;;开发劳动者创造力是构筑企业创新体系的基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卜范达;;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资本论》的启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爱杰;;大力发展科教事业 促进生产力发展[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晓洁;王建军:不该把劳动者分成三六九等[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裴睿 张婷婷;2010年城镇劳动者人人有社会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冯孝亭 通讯员 李炳忠 牛效强;维护劳动者的尊严[N];东营日报;2005年
4 谭卫平 李秀丽 苏增勋 李裕霞 吴雪莲;火洲劳动者风采[N];吐鲁番报(汉);2005年
5 律师 潘家永;劳动者的哪些收入属于工资?[N];经理日报;2005年
6 侯永锋 本报记者 杨靖岫;为了劳动者的健康[N];辽宁日报;2005年
7 林海旭;对规范劳动者随意跳槽行为的几点建议[N];汕头日报;2005年
8 单士兵;抑制资本强势让劳动者挺直脊梁[N];证券时报;2006年
9 肖姜;让劳动者分享改革成果[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刘祖禹;伟大寓于平凡[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杰;人力资本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显宏;农民工劳动力产权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李嵘;论中国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提高[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刘益;公有制市场经济内生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秉龙;中国合作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张鹏飞;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及防范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费之光;按劳分配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才增;国有企业劳动力产权残缺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顿红;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在我国的现实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鑫;劳动力产权理论及其人学意义[D];新疆大学;2009年
4 王素玲;国企改革中的劳动力产权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张磊;劳动法中的劳动者角色定位[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妮;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7 肖东梅;论事实劳动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张文翠;劳动力产权视角下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10 薛孝东;劳动力派遣的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10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1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