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两种视域下资本问题研究的融通性分析──基于《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9 01:27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切入点:现代西方经济学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极为不同,导致了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基于这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研究的巨大反差。基于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的融通性研究,目的不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化",也不在于将现代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而在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的实践出发,如何运用现有理论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背景下资本问题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当今中国,如果学术界将两种视域下对资本问题的研究完全隔裂,是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实践问题的真实情况。在两种研究范式不发生质的变革的情形下,对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进行创新融通,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Abstract]:Because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Marxist economics and modern western economics is very different, it has led to a great contrast between the study of capital problem based on these two perspectives in China for a long time. The purpose is not to "neoclassicalize" Marxist economics, nor to "Marxist" modern western economics, but to proceed from the practice of capital problem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 to use existing theories to better reveal the regular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apital problem under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bsence of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he two research paradigms, it would be very meaningful to innovate and integrate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ideas of the research.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运城学院经济管理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0年前我国经济发展与实现减排目标的关系研究”(10BJY012)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资助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孟欣;;工业行业研究和开发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研究和开发资本存量的面板数据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何炼成;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J];经济论坛;1994年19期

3 杨承训;理论创新:确立公有资本范畴[J];经济学动态;1997年11期

4 张勇;;中国资本存量、公共与私人资本存量的再估算和对比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06期

5 吕冰洋;;中国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1978—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6 蒋学模;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J];经济研究;1994年10期

7 武建奇;应对资本范畴进行怎样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1995年03期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文宗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再资本化[J];经济研究;1996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陈清泰;[N];人民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孔庆洋;余妙志;;工业深化、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刘秉镰;刘勇;;对我国公路水运交通省际资本存量(1952-2004)的估算[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6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元泽;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率么?——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初旺;我国消费、劳动和资本有效税率估计及其国际比较[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刘宪;中国经济中不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兼与史永东、袁志刚商榷[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3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4 刘建翠;;R&D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5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6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10 秦朵;宋海岩;;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中国分省固定资产投资案例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恩富;当前理论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若干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9期

2 马国川;;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J];中国改革;2006年03期

3 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0期

4 丁冰;;评某人在经济学方面的“高见”[J];中华魂;2008年04期

5 颜鹏飞;中国经济学究竟向何处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9期

6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讨会[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1期

7 李双金;;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8 包先建;两种范式的经济学方法论比较[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4期

9 王元培,刘燕,刘育蓓;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的作用和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边群;;理论动态·时论摘要(10则)[J];理论视野;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菁;洪灏;;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学领域内的指导地位[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2 戴武堂;;论强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志彪;丁栋虹;;经济学的主体性[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4 朱奎;程恩富;;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渊源与发展[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李松龄;黄玉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辩证关系[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程明俊;;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文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圣民;黄少安;;新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井田制的兴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丁堡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不能忽视其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秋石;我是这样看待西方经济学的[N];北京日报;2002年

2 梁冬梅;主流经济学须不断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3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成果[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 丁堡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易风 上海金融学院经济系教授 周肇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薰华;西方经济学取代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苏小方;市场“无形之手”学说的流行与教训[N];湖北日报;2009年

6 孙祁祥;实践是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本源与基础[N];光明日报;2005年

7 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N];浙江日报;2005年

8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罗雄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新须遵循唯物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8年

9 何千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老教条与新教条[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赵德武;中国经济学要来一场研究范式革命[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孙涛;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及综合:交易组织制度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王春晓;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发展历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秦亚冰;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4 柏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会敏;工业劳动方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童文俊;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7 张超;经济认识的结构[D];山西大学;2007年

8 曾静;从科学哲学视角论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D];山西大学;2006年

9 文河根;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程莉莉;劳动契约的性质与公司治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2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32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