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概念的几个问题
本文选题:价值 切入点:负价值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若将价值定义为对象的存在、作用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那么就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它不应当包括负价值,二是人的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且由于人的精神需要与欲望、意志内在联通,因此需要不仅包括客观方面,也包括主观方面。价值间的差异与矛盾常常由主体差异引起,因此研究人的个体、群体、类这三重属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价值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If values are defined as the existence of objects, their effects and their changes are appropriate, close to or consistent with the needs of certain subjects and their development, then there are two issues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first, that they should not include negative values. Second, human needs include not only material needs but also spiritual needs, and because people's spiritual needs and desires are interlinked with the will, the needs include not only the objective aspects, The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among values are often caused by subjective differenc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iple attributes of individuals, groups and class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value problem.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分类号】:F014.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2 袁贵仁;价值概念的语义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5期
3 易小明;;个体·群体·类——人的三重属性统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方法[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巨乃岐;王建军;;究竟什么是价值——价值概念的广义解读[J];天中学刊;2009年01期
5 赵守运,邵希梅;现行哲学价值范畴质疑[J];哲学动态;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选华;价值观教育中有关概念的理论浅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选华;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陈选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费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徐志平;论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价值创造之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1999年01期
6 伍志燕;;从分离到联姻:事实与价值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陈凯;;论中国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消解[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蔡有志;王会寨;陈岭;;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9 王维;胡凯;;武术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夏登武;;编辑传播的价值选择[J];编辑之友;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茂泽;;论儒家的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2 刘丽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性的评价[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建春;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课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卫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成;目的论指导下的新闻特写翻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琳;论公共行政的价值向度[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波;论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彩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与价值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臧琳琳;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川梅;合理使用制度对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2 王克千;价值是“第三世界”——关于价值理论若干问题的断想[J];人文杂志;1988年05期
3 赵守运,邵希梅;现行哲学价值范畴质疑[J];哲学动态;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宏之;需要与提高——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考[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S1期
2 丁玉玲;财务管理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玉莲;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谈管理中的激励[J];经济师;2003年05期
4 申来津;马克思主义激励观初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冯慧光;建筑市场需要招投标法[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1999年03期
6 程承坪;对企业家的精神激励及其机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2期
7 季爱民;社会大系统下的科技进步与价值观念创新[J];学术论坛;2002年01期
8 丁社教;试论生产力发展的目的[J];生产力研究;2003年05期
9 夏长虹;激励管理中必须重视“尊重需要”[J];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黄玉英;实践中的需要、需求和需求量——正确理解定价决策中的几个概念[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永利;李靖;;从人的需要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李世棣;;关于需要的若干理论问题[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董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高职教育的需要[A];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2007)[C];2008年
4 章凯;;动机的自组织目标理论及其管理学蕴涵[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5 余源;;传统图形的“前世与今生”[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玲;;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角度分析加入WTO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素质培养的影响[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7 朱琦;;让体育活动更适合幼儿的需要和发展[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阿勒克修斯·迈农;邓安庆;;一般价值论的基础[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连成;;运动动机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金瑞华;王硕;向中华;;论“见证”对招投标交易的重要性[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礼和;关注负价值顾客[N];湖北日报;2006年
2 卢飞 叶春雷;“伪创新”与负价值[N];解放军报;2009年
3 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娄成武 魏立明;金融技术的负效应与价值的两重性[N];科技日报;2005年
4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李德顺;价值选择:要坚持“主体性”,不要左顾右盼[N];北京日报;2007年
5 王海明;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N];学习时报;2008年
6 马鑫良;客户关系管理四注意[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许超仁;培训员工的“软技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张刚;认沽权证行权为何会导致损失[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张建平;经济学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信息报;2008年
10 杨承训;《管理就是消缺》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树业;顾客满意理论与管理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甫永民;村干部职务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晓东;实践价值论与价值哲学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建清;犯罪动机与人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徐斌;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黄台英;知识产权对现代民法带来的省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飞萨撒易德艾欧-胡仔木;也门中央南部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与找矿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8 秦江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侯水平;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开发[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檀琴;需要的全面性及其价值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盛登;数学作文价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琦;交通银行兰州分行员工激励方案设计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朱志宇;从受众心理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曾毅;舆论效力与公众需求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叶胜红;论主体选择的动力[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元宏德;探索幸福之路[D];吉林大学;2008年
8 周剑虹;公安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爱民;残疾儿童家庭咨询需要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振兴;对犯罪根源认识的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34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3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