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度研究——基于碳排放责任界定的视角
本文选题:对外贸易 切入点:隐含碳 出处:《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1期
【摘要】: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再出口隐含碳最多的三个部门,说明这些部门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climate change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dopts the input-output metho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 input products, to establish an economic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lied carbon i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analysis of re-export trade and sectoral disaggre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2007, China's production implied carbon is 4.53 higher than consumption implied carbon, and net export implied carbon is 298 million tons. China's terms of trade for CO2 emissions are 0.93.This shows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per unit export of our country is less than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per unit import. International trade is generally conducive to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mputer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 the sector with the most implied carbon exports. The sectors with the largest import of implied carbon are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e sector with the largest implied carbon trade surplus is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the sector with the largest deficit is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e "metal smelting and calender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he computer and other electronic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the three sectors with the most implied carbon for re-export, indicating that a large part of these products are in processing trade." The foreign trade model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implied carbon.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作者单位】: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06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1YJC79022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M5002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75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2 黄敏;刘剑锋;;外贸隐含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I-O SDA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3 闫云凤;杨来科;;中美贸易与气候变化——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4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5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6 李小平;卢现祥;;国际贸易、污染产业转移和中国工业CO_2排放[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7 彭水军;刘安平;;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效应: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0年05期
8 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李怀政;林杰;;碳排放、技术进步与出口贸易结构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6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7 梅林海;谭轶;;引入进口贸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8 王磊;;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9 张纪录;;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10 邵帅;杨莉莉;曹建华;;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裴建锁;;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_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鞠丽萍;陈彬;戴婧;陈绍晴;杨谨;何国p,
本文编号:1693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9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