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合创新:概念模型、模式和效率分析
本文选题:链合创新 切入点:概念模型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1期
【摘要】:基于产业链的链合创新,近年来已经成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链合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通过构建概念模型厘清链合创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标准依据下链合创新的主要模式,最后基于链合创新效应对链合创新的效率进行了分析。
[Abstract]:Chain innov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chai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innovation theory in recent years.Chain-joint innovation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Firstly, the connotation of chain-joint innovation is clarified by constructing a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n the main modes of chain-joint innovation under different standards are explored.Finally, the efficiency of chain innova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chain innova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Y027)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2HGXJ0084) 国家哲学社科科学基金项目(09BJL009)
【分类号】:F062.4;F0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将能,孟卫东,杨秀苔;RIN对产业创新模式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志铭;殷保达;;建立大学—产业—政府的新型创新模式[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施建刚;唐代中;;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4 李光谱;;经济学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探析——基于“头脑风暴方法”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5 于善波;;地方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6期
6 余冬筠;魏伟忠;;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2010年10期
7 石永明;王玲燕;骆东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问题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8 李玉霞;;技术创新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张_";陈烈;;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10 张金成;王立文;;范式:框架禁锢与突破——以服务生产力概念模型的新探索为例[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于树江;戴大双;武春友;王云峰;;创新与产业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文启湘;王桂林;赵晓琴;;满意、信任与承诺—消费者行为的一个概念模型[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郑贵斌;;“创新爆炸”轨迹及其启示[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4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王兴成;;关注《维基经济学》[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宋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自然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创新模式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实习记者李贺;诺奖得主菲尔普斯畅谈市场经济创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义平;市场经济与自主创新[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时雨;区域创新能力与区域创新效率关联性分析及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江涛;产业深化理论——一个新产业理论框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柯忠义;技术授权、技术创新与社会福利[D];暨南大学;2008年
5 周立军;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陈丹宇;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白嘉;模块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育蓉;经济增长的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2 马鹏龙;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3 丁嘉敏;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政府角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强;大学生消费者自我概念及其与消费决策风格关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云涛;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3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69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