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理论发展综述与展望
本文选题:宏观审慎 + 预警体系 ; 参考:《经济学动态》2011年11期
【摘要】:按照历史脉络梳理"宏观审慎"研究文献,可将学术演进归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债务问题和80年代金融自由化催生了国际金融组织内部的"宏观审慎思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反思,奠定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巨大撞击,使得"宏观审慎管理"从基础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研究。未来宏观审慎管理研究的着力点,需要从全球经济稳定的宏观视角前瞻性地研究全球合作的宏观审慎管理机制,设计宏观审慎管理组织模式,开发有效的系统风险预警体系,以及管理政策的组合与协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macroprudential" research literature,The academic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international debt problem in the 1970s and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the 1980s, which gave birth to the "macro-prudential thinking" with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It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the huge impact of the American financial crisis in 2007 makes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from basic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global cooperation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 design the organization model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 an effective system risk warning system.And the comb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management policie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德旭;吴伯磊;谢晨;;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框架及相关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06期
2 张娜;;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系统性风险的评估与防范[J];经济视角(下);2011年06期
3 郭娜;;基于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我国银行业转型[J];新金融;2011年06期
4 沈谦;;基于资本监管角度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思考[J];武汉金融;2010年08期
5 孙权;;宏观审慎监管理论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3期
6 周永胜;;关于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若干思考[J];武汉金融;2011年06期
7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8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海南金融;2011年07期
9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1年07期
10 苗永旺;王亮亮;;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思;;首都高校维护稳定工作动态预警体系研究[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2 林鸿灿;刘通;张培园;;保险机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AR-GARCH-CoVaR模型[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3 梁忠;苏轼鹏;;从印度洋海啸看我国海啸预警体系建设的紧迫性[A];海浪海啸与实用航海技术[C];2006年
4 李跃忠;张庆费;徐颖;严巍;池杏珍;;从生物入侵现状谈构建上海绿化外来有害生物预警体系[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胜枚;曾庆鸿;吕智平;;预绸缪于未雨,防隐患于未然——调味品企业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构建[A];“亚运食品安全与广东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9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庄马展;;建立海峡西岸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总体思路[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李文波;;浅谈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与防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红健;;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一个系统性风险——欠缺施工图设计和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审查环节[A];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C];2010年
9 王士军;;我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现状及展望[A];灾害风险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防灾减灾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董长瑞;梁纪尧;;未来十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预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洪;IMF称赞中国政府为经济稳定作出贡献[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三轮驱动”建设创新型城区[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毕诗成;以经济稳定换取更大民生幸福[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记者 张守帅;香港经济学双年会在蓉召开[N];四川日报;2008年
5 记者 庞东梅;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助推器[N];金融时报;2010年
6 熊争艳邋陆裕良 王优玲;周小川:不排除继续使用货币工具,确保经济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唐士军;浙江启用企业三级预警体系[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田冬梅;维护经济稳定 政府采购无可替代[N];中国财经报;2008年
9 记者 李佳路;发扬创新精神 保持经济稳定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10 郭艺辉 张胜利;建立三步风险评估预警体系[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陆却非;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系统性风险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王书斌;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徐谦;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分析与防范[D];西北大学;2003年
5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7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蔚;企业营销安全及其预警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董满章;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腾宇;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研究: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D];暨南大学;2012年
2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潘昊;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廖继敏;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与测试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陈祥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雷建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林;银行系统性风险拨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8 张娜娜;我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度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9 林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系统性风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曹崇荣;宏观审慎框架下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8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74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