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发展伦理视域中经济发展方式的三重转变

发布时间:2018-05-08 00:21

  本文选题:经济发展方式 + 转变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摘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变革,是以追求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类最全面发展和谐统一的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从发展伦理视角观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覆盖时空领域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命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认知上看,是数量到质量、速度到结构、单极到全面的转变;从价值上看,是价值取向、价值重心和价值标准的转变;从途径上看,是产业结构、支撑要素、发展时段和发展动力的转变。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 It is a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pursui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goal of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mankind ' s mos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ethics , it is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cover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space - time domain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 i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 orientation , value center of gravity and value standard ; from the perspective , i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 supporting element , development period and development power .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08JZD0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120414001)
【分类号】:F0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江;;从物本发展方式向民本发展方式转变[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2 张卓元;;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3 赵兴瑞;王志国;;论人本经济[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4 王一鸣;;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5 王凯庆;顾丽姝;;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10期

6 于学东;;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较与演进[J];经济纵横;2007年24期

7 朱光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藕香;;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效应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宝焕;王春梅;;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03期

2 朱其训;;和谐经济评价体系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3 尹艳冰;吴文东;;循环经济条件下政府环境政策的博弈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5期

4 郭怀英;;日本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4期

5 沈立人;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几点看法[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1期

6 刘敬鲁;人类发展方式的三大变革——经济全球化的终极意义[J];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7 王先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8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年18期

9 殷荣,张子文;毛泽东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之比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栋;;消费社会中自我认同的四大转变[J];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2 夏斌;张美英;王英杰;熊永柱;;浅议循环经济[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3 杨欢进;;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余苏苏;;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孙敏芝;;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6 郭天珞;;试析服务业对发展经济的作用[J];当代经济;2009年03期

7 马耀鹏;;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及其转变[J];齐鲁学刊;2010年03期

8 黄毓哲;黄亚哲;;低碳经济消费模式转变析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王爱学;;社会事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分析[J];江淮论坛;2010年06期

10 杜光;从资本扬弃看当代资本主义[J];理论导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卫民;;略论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华中煜;;马克思资源配置理论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童力冲;;试论马克思和谐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朱芳漪;;基于马克思的消费理论浅析我国消费需求不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宋冬林;;闭幕词[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8 李先巧;;关于当前金融危机下微笑曲线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自主创新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李家祥;;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的发展与新阶段的创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10 王武瀛;;试论人与自然和谐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冒佩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观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必须克服单纯增长主义[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李锦;中国需要进行一次消费与生产目的大讨论[N];中国企业报;2010年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新家;充分发挥公共资源在转方式中的主导作用[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 林立;经济学部召开学习十七大精神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宋留清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 李炳炎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经济学家 张卓元;经济热点也是研究热点[N];深圳特区报;2010年

8 记者 胡虎;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转方式不能忽略了信息化[N];人民邮电;2010年

9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洪向华;消费起什么作用[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钟春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益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胡跃龙;经济发展资源支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赖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巩伟;胡锦涛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思想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效娟;马克思生态文明观视阈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娟;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冉祥壬;山东省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玉涵;桂西资源富集区包容性增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玉生;经济发展的伦理审视[D];广西大学;2001年

8 柳垠初;新中国的富民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乔丽娜;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宁静;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9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59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