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与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
本文选题:劳动 + 交往 ; 参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在生产领域之外考察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交往、消费和象征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而鲍德里亚则设想回归到象征交换主导的原始社会,并以拟像的进程解释历史的发展。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都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多重涵义,从而在考察历史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
[Abstract]:Habermas and Baudrillard examined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outside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a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factor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sumption and symbolism. Habermas tried to reconstruc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n the basis of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while Baudrillard envisioned returning to the primitive society dominated by symbolic exchange and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imulacra. Both Habermas and Baudrillard fail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Marx's concept of labor, thus neglecting the basic role of material production in the cours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KS032)
【分类号】:F091.91;F014.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孺子牛;;“美女经济”的经济学诠释[J];黄金时代;2010年07期
2 张茜秋;王务均;;从《资本论》看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贾利军;张葛仡男;;由斯密看分配问题和劳动价值论[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晓亮;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道德核心[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2 王文华;知识经济将导致种种危机[N];发展导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戴e,
本文编号:1859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5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