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本文选题:刘少奇 + 社会主义 ; 参考:《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刘少奇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主要包括:统筹兼顾多种经济成分;建立和谐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建立协调的政府与企业关系;增加计划经济的灵活性;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问题等内容。刘少奇经济和谐思想在新中国建设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具有时代价值。
[Abstract]:Liu Shaoqi's thought of socialist economic harmony mainly includes: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economic components;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crease of flexibility of planned economy; respect and use of the law of value; Correct handling of economic or material interests and other issues. Liu Shaoqi's thought of economic harmon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hina, and also ha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92.7;A8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银峰;;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价值取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唐慧;;基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循环旅游经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3 葛贤平;高明生;;刘少奇对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王孝哲;;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秀坤;;高师院校创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整合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均伟;“抓革命、促生产”之剖析[J];北京党史研究;1996年04期
7 柳森;;1961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0年01期
8 徐亚娜;;建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5期
9 裴明慧;;刘少奇关于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抒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浩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陈清华;谭太富;罗同昱;;毕节试验区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内在联系[A];毕节试验区研究——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8年
3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若干经济理论和观点再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素华;;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美珍;戈琳;;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蒋桥生;;让调解走进“禁区”——民事诉讼调解范围与限度之扩张[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远新;;论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惠恕;;论刘少奇对于新四军建设的历史贡献[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9 徐剑雄;;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发展[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10 刘贵田;;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温刘少奇民众理论的核心内容[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赖正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福建老区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小云;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金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政权行政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海澜;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平;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利益的分化与整合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小平;群体性纠纷调解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婷;公共政策视野下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贵;毛泽东与刘少奇过渡时期理论之异同[J];湖南党史;1995年02期
2 钟兴;刘少奇同志与五卅运动有关的二、三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3 蒙登进;刘少奇同志对两类矛盾学说的贡献——读《刘少奇选集》下卷[J];哲学研究;1986年01期
4 叶昌友;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刘建平;刘少奇政治改革思想的再认识[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6 张静如;刘少奇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形成的贡献——读《刘少奇选集》上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7 陈君聪;刘少奇的哲学思想试析[J];东疆学刊;1986年02期
8 王玉福;论刘少奇对执政党党风建设的理论贡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海云;从“八大”《政治报告》看刘少奇同志的经济建设思想[J];思想战线;1980年03期
10 张国宏;;刘少奇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初探[J];许昌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伟;;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对建国后国内主要矛盾的探索[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周锦涛;周斌;;刘少奇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理论贡献[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3 宗寒;;奠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伟大探索——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筑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洪小夏;;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独特道路的探索[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6 王佩珍;李柏武;;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动因[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7 薛忠义;李晓颖;;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构想[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王瑞芳;;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新民主主义过渡问题的理论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凤陵;孙士彬;;毛泽东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A];毛泽东与中国历史文化[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无愧于时代的重托[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2 张维为;邓小平印象记[N];学习时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姜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走出一条非凡之路[N];人民日报;2011年
4 杨英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珠海特区报;2006年
5 周文;党的战略视野[N];中国国防报;2011年
6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编审 王香平;“读历史是智慧的事”[N];光明日报;2011年
7 沈宝祥;“七大”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N];学习时报;2000年
8 邢贲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N];人民日报;2001年
9 黄建明;党执政60年的几点启示[N];青岛日报;2009年
10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韩卫东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 唐正繁;历史铸就辉煌 光荣成就未来[N];贵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铁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乃硕;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宋海儆;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文涛;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研究(1949年-1978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亮;毛泽东、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王广林;毛泽东社会主义公平思想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3 崔云娜;毛泽东与刘少奇决裂的起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慧勇;论毛泽东为促进社会和谐所作的历史贡献[D];河南大学;2008年
5 郑凯旋;毛泽东现代化思想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峻岭;刘少奇、邓小平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论述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颜廷平;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汝秀;建国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9 鲁法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反思[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祖晏;列宁与毛泽东过渡思想的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0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60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