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商品二因素特殊性探微
本文选题:艺术品 + 使用价值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不同于一般商品,艺术品既具有商品二因素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艺术品是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客观存在的特殊商品,能够指引受众者专注或选择进入独特的审美意境,因此,艺术品在使用价值方面具有审美指向性、自然持久性和多重消费性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品是艺术创作本体和物化媒介载体的统一体,其创作活动是一种难以比较的独特的个体劳动,因此,艺术品在价值形成、价值量决定、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等方面也具有特殊性。正确认识并有效把握艺术品的特殊规律性,对于充分发挥艺术品的最大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Unlike general commodities, art has both the general attributes of commodity two factors and its own particularity. On the one hand, because art is a special commodity which can meet the spiritual needs of people, it can guide the audience to focus or choose to enter the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ion, so the art has aesthetic orientation in the aspect of use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art works are the unity of artistic creation Noumenon and materialized media carrier, their creative activities are a unique individual labor that is difficult to compare. Therefore, art works are formed in value. The value quantity decides,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ce and value also has particular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effectively grasp the special regularity of works of ar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utility of works of art.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178号)
【分类号】:F0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亮;;非实物形态艺术商品的定价及其销售策略[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唐海燕;陈伟平;;浅谈经济发展对音乐消费的影响——以耒阳市为例[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3 黄亮;;中国艺术品市场热之需求探因[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苗燕;;国家精品舞台剧目的市场运作方式研究——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系列研究之一[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李豫凤;;试析云南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效率管理模式[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唐永松;;中国现代家具收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年04期
7 吴小莲;李律成;;关于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与价值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年30期
8 胡鸣明;;浅谈美术期刊与艺术市场相关构体之关系[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谢伦灿;中国娱乐产业集群发展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郑永彪;禹州市钧瓷原料矿产资源及钧瓷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黄忆南;艺术表演团体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利;社会音乐教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唐永松;中国现代家具收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征;消费文化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科;汴绣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庞文奇;论音乐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D];河南大学;2011年
6 柏静;对我国国有艺术院团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产权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梁宁;网络交互式艺术生产方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煜宇;博物馆展览与艺术社会互动作用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崔凯旋;市场与艺术家的事业[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付淑峦;关于广告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1+3”广告实践教学模式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崴;;试论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J];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2 王浩军;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商品的特殊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章淑兰;;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概念剖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8期
4 许有伦;树立以人为本的商品价值观[J];商业时代;2005年30期
5 肖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熊秉元;;对《金刚经》的经济学阐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7 许兴亚;使用价值范畴和价格——兼论使用价值的计量[J];中州学刊;1988年03期
8 卢嘉瑞;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使用价值”范畴[J];河北学刊;1985年05期
9 卢嘉瑞;使用价值与企业经济效益[J];理论探讨;1986年02期
10 张文奎;对“使用价值”定义的辨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198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重视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2 陈庆华;;使用价值的内容变化探析[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敏;曾涛;;论使用价值与效用的关系[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4 胡世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贾玉玺;;关于价值理论问题的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6 蒋南平;;知识再生产各环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胡世祯;;是批评还是赞扬?——评《生产要素价值论的逻辑错误》[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钱伯海;;区分两大要素范畴及其理论意义[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9 ;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丁巧林;;关于财富的源泉和创造的商榷[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舒平;“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概念体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这里的贡献是指什么[N];发展导报;2003年
3 刘申有;论创造价值劳动的基本规定性[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王珏 王金柱;劳动价值论讨论中的若干观点商榷[N];北京日报;2002年
5 赵玉川;绿色GDP核算的理论探究[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赵晓雷;按劳分配理论的现实性分析[N];光明日报;2001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贡献是指什么[N];人民日报;2003年
8 ;论劳动财富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联系与区别[N];发展导报;2001年
9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 罗润东 秦海英 刘洪军 曹利群;再论劳动价值[N];中国财经报;2001年
10 谷书堂;求解价值总量之“谜”[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2 陈搏;基于知识价值理论的知识交易及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张晓刚;产权的社会化选择与公有制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6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7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明亮;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12年
9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义刚;创新产品价格演变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2 郭海奇;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思考[D];兰州大学;2006年
3 朱高鹏;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华华;自然经济资源价格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缪舟红;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当代消费文化论初探[D];浙江大学;2007年
6 周国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比较[D];贵州大学;2008年
7 徐亮;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比较研究及其现实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跃君;劳动价值论的回顾与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9 张莲香;价值源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唐厚军;科学生产与合理消费[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0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60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