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转型思想与实践价值

发布时间:2018-05-21 20:25

  本文选题:现代农业 + 农民转型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摘要】:在马恩经典著作中,有着丰富的农民转型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农民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从产业转移、空间转移、民主政治和社会角色演变的综合进程角度阐述了农民转型内涵;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转型的一系列基本特征也进行了阐释。当前我国农村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如何解决好农民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历史课题,而马克思恩格斯农民转型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在我国,要增强农民转型研究的紧迫感,政府在农民转型中要肩负重要社会责任,加快制度创新、克服农民转型的羁绊,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农民转型的物质前提。
[Abstract]:In the classic works of Man, there is a rich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thought. Marx and Engels believed that peasant transformation is the historical necessity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ces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spatial transfer,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social role evolution, the connotation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is expounded. At the same time, Marx and Engels explained a series of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At present, the rural work in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erio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easants is a major historical subject in front of us, and Marx and Engels' thought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has important value enlightenment.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urgency in the study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houlder importa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accelerate system innovation, overcome the fetters of peasant transformation, and regard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material premise to realize peasant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基金】: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AHSK09-10D56)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AHSK09-10D56)
【分类号】:F091.91;F3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春燕;;马克思主义视阈下农民现代转型的理论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冯子标;王建功;;农民转型的困境及其化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3 祝秦;黄红发;;农民知识化:当代中国农民转型的必然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4 杨玉华;;马克思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评论;2007年02期

5 屈炳祥;;从马克思对传统农业的评述看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J];经济学家;2009年04期

6 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农民[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2 张新实;;以民为本谋开局——宿迁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3 詹静;;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05期

4 温家宝;关于新时期的农民问题[J];求是;1995年24期

5 同春芬;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人文杂志;2004年03期

6 沈渭滨;;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姓“农”[J];探索与争鸣;2006年06期

7 屈炳祥;;我国未来农业四大出路[J];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05期

8 屈炳祥;《资本论》与马克思的土地经济学[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景德;《发展中国家的平衡发展战略》简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3年Z1期

2 张新光;;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3 宋桂兰,高占国;关于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工农业关系的理论反思[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4 吕雁琴;试论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师;2003年02期

5 金南浩;工业化:理论·历史·启示[J];理论探讨;1990年06期

6 工时;;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徐长生;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化问题——兼论发展经济学的主题[J];经济学动态;2001年02期

8 陈庆德;;关于“初型工业化”研究的若干评介[J];开发研究;1990年02期

9 郑杭生,周国兵;吴景超的工业化与节制人口思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10 任保平,洪银兴;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述评[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银兴;;闭幕词[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2 高波;;经济发展理论范式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3 陈佳贵;;序言[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君;;发展经济学的多重均衡理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谈镇;;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内生性规律的和谐整合[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张曙;;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述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7 谭崇台;;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反思[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C];1987年

8 郭学旺;;邓小平农业科技现代化思想探析[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潘焕昭;;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思想论要[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熊映梧;;未来社会生产力将如何运行[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届年会专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通讯员 孙杰;大丰:现代农业看“调转”[N];农民日报;2010年

2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与中国工业化进程[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记者 孙佳薇;吕维峰会见美国客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4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后现代社会与有机城市[N];东方早报;2005年

5 简新华;中国将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N];光明日报;2006年

6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曾康霖;穷人的经济学与农村劳动力输出[N];今日信息报;2006年

7 徐志毅 李墨龙;警惕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按图索骥误区[N];联合时报;2006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姜奇平;回到消费本身:信息化经济发展的新主题[N];消费日报;2006年

9 王鸣;经济学研究应面向改革发展实践[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房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敏昌;历史与现实的审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江涛;产业深化理论——一个新产业理论框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陈冬;可持续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蒋新祺;优势产业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侯高岚;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昊驹;产业分工、工业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方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经济思想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刘源;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周丽亚;陈独秀的现代化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巫正霞;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田穗;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跳跃式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的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李玲;江苏省主导产业选择及其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8 刘保峰;论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竞元;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20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20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