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1 17:25

  本文选题:和谐社会 + 经济利益矛盾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利益是人们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社会需要。利益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人类的全部活动都与利益和对利益的追求相关。经济利益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满足人们经济需要的生产成果。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出来。经济利益协调,指社会生活中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经济利益矛盾的协调和化解,它是维持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对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和谐社会与经济利益协调两者间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和谐社会的理念为经济利益协调提供理论支撑,经济利益协调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代,实现经济利益协调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的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利益差别显性化、利益矛盾尖锐化的时期。本文深入探析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的产生根源。正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为根本原因,加上和谐社会构建中诸如分配机制的不健全、政策的不完善等体制原因,以及现阶段利益主体利益观念变化等思想原因,使得当前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突出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宏观、微观经济利益矛盾。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提高党的利益协调能力。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利益协调这个关键所在。针对宏观、微观经济利益矛盾及其产生根源,提出了经济利益协调应遵循的四个原则: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注重分配公正原则、平衡效率公平原则以及贯彻统筹兼顾原则。 在遵循上述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经济利益协调的实现方式,即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行政、道德、法律等各种手段,来协调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协调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宏观、微观经济利益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Abstract]:Interest is the social need that people express through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 The question of interest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ll human activities are related to interest and the pursuit of interest. Economic benefits are the production results that meet people's economic needs in a certain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interests is increasingly reflected.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refers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interests among different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 social life, which is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udy of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societ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t pres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for u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economic interest relationship of our country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is period is a period of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s, multi-polarization of interest orientation, domina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interests and sharpening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interes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 of economic interest coord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is the root cause, coupled with institutional reasons such as the imperfe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the imperfect polic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the interest concept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rest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problem of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at present is manifested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macro and micro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s improving the Party's ability to coordinate interests. To improve the Party's abilit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we must firmly grasp the key point of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acro and micro economic interests and its origi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prosperit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balancing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nd carrying out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consideration. On the basis of following the above four principl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at is, we must make comprehensive use of economy, administration and morality on the basis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productive forces and increasing social wealth. Law and other means to coordinate the current economic interests of our society. And take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measures to coordinate the macro and micro economic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0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丽;;我国消费伦理研究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14期

2 张文娟;;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经济师;2011年08期

3 王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4 高萍;;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路径[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5 高晶;;创建学习型社区构筑和谐社会——以南京市鼓楼区学习型社区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6 霍秀荣;;谈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王荣斌;;企业政工工作预警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3期

8 朱韶丰;;有关和谐社会下国际经济法作用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9 王鹏祥;刘林霞;;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作用的发挥[J];经济导刊;2011年05期

10 马新民;;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葱葱;徐海涛;;从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看和谐社会的建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4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梅新育;化解流动人口问题需一步一个脚印[N];经济参考报;2011年

2 杨骏;转基因食品,为何到了欧洲“是非”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程劲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化解利益矛盾的重要意义[N];太原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 郭凯;撕下欧洲的“文化”假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5 洪远朋;当前中国十大经济利益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杨晓平;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N];湖南日报;2007年

7 周罗庚;化解社会各种矛盾 促进社会更加和谐[N];联合时报;2007年

8 中共四平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周建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协调利益关系[N];四平日报;2007年

9 山西省泽州县大南庄煤矿矿长 苗新瑞;浅议安全生产与物质利益[N];中华新闻报;2007年

10 关保英 朱学勤 周罗庚;关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特点、根源及其处理方法研究(摘要)[N];联合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秉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夏;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2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5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文大山;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任占弟;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新市民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5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65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