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鲍莫尔-奥茨税的德国排污费制度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6 23:33

  本文选题:排污费 + 鲍莫尔-奥茨税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摘要】:1970年以来,排污费制度成为欧洲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理论模型构筑的,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本文采用价格差模型和目的税模型对德国排污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对控制污水排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价格差模型使得对基准以下的残余污染的课税基本上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也降低了费用效率性,因而通过排污费来进行污染控制的意义无法完全体现出来。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提出建议:第一,环境经济政策应该突破通过单一的政策分析来探讨费用效率性,要把重点放在通过精密的政策组合分析来达成多个政策目标上;第二,在今后的环境政策设计上,要明确地把分配问题缓和政策放到分析框架中的政策组合分析加以发展深化将会变得非常重要。
[Abstract]:Since 1970, the pollutant discharge fee system has become a universal policy of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European countries. Among them, the German emission fe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Baumol Oates tax as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is the most typical pollutant discharge fee system in Europ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is system can be found through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ystem of discharge fee in Germany. In this paper, the price difference model and the target tax model are used to mak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German emission fee system. On the one hand, the German emission fee system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sewage dischar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German sewage discharge system is used. The fee system fails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 price difference model makes the taxation of residual pollution below the benchmark less meaningful and less efficient. Therefore, the significance of pollution control through pollutant discharge can not be fully reflect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it is proposed. Suggestions: first,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olicy should break through a single policy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st. We should focus on achieving a number of polic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precision policy combination analysis. Second, in the future environmental policy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put the distribution question mitigation policy into the policy composition of the analysis framework clearly. It will become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deepen th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税经济效应分析研究”(编号:11BJY132)
【分类号】:X19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田华;彭珏;龚晓丽;;环境税经济效应分析的再扩展[J];财经科学;2011年12期

2 沈田华;彭珏;;环境税经济效应的扩展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3 刘晔;周志波;;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4 司言武;;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一个趋于全面分析框架的尝试[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5 刘普照;;OECD国家生态税改革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刘源;邹正峰;;国内外关于环境税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兼论我国推行环境保护税的若干重要问题[J];财经政法资讯;2011年02期

7 兰相洁;;环境税“双重红利”论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8 王慧;;环境税的“双重红利”真的可能吗[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9 张雪兰;何德旭;;当代西方环境财政改革的若干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10 燕洪国;;环境税理论与实践: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J];财政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红超;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炳轩;韩国的能源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磊;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中国税制绿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林云华;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慧;环境税合法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罗汉武;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分析及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范允奇;我国碳税效应、最优税率和配置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9 柳亚琴;低碳经济约束下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逸;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立佳;中国二氧化硫税税率设计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3 黄艳民;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颜青;以绿色税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D];河北大学;2011年

5 周玄平;在中国实施碳税的制度构想[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过洁;中国税制绿色化研究:基本判断及其框架构建[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7 王珂;中国碳税税率设计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曾华彬;基于PAC和DEA模型的排污权初始方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彩利;促进西北地区材料工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环境经济手段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徐桢;绿化中国税制:环境税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晋;强化环境意识 坚持环境和经济同步发展──珠委赴德国污水处理考察团考察报告[J];人民珠江;1999年01期

2 赵威;上海国际包装·印刷城开业典礼隆重举行[J];中国包装;2004年03期

3 ;中国包装财富论坛在上海举行[J];中国包装;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惠敏 侯健美 ;破解“奥茨雪人”死因之谜[N];北京日报;2003年

2 冯俊扬;“千年冰人”竟是“针灸”师,死于谋杀?[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魏兆军;多国科学家破解冰川人“奥茨”之谜[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在仙境中完成写作[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刘晓东;历史的缩影[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黑中介”就这样坑人[N];北京日报;2002年

7 郭继德;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出国中介谁可靠 警方提示认准108家[N];北京日报;2002年

9 张永义;从三个约翰到两个迈克尔:美国文坛变迁侧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苏悦;从Office现象看办公软件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秀芳;[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阿芳;城市危机:评奥茨的小说《他们》的主题思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梁英君;奥茨小说《他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剖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肖燕洁;《奇境》中的困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5 肖爽;[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28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28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