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价值及其方法论局限
本文选题:实证主义 + 经济学研究 ; 参考:《经济评论》2013年03期
【摘要】:伴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日趋多元化,现代经济学研究仍然是普遍采用了具有实证主义倾向的假设-演绎模式,同时强调逻辑演绎和计量检验的理论验证和理论发现功能。如果将这种研究模式所必须提出的经济假设划分为三类,那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其价值,但也更充分地显示出它的方法论局限。首先,通过逻辑演绎,逐步放宽限制性假设,虽然可以将理论假设还原为潜在经济现象,但众多的还原对象很难实现与客观事实的完全对接,所以逻辑演绎的理论验证功能很难完全实现。其次,逻辑演绎可以发现错误,但却不能发现真理,其理论发现功能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成立。最后,在三类假设划分的框架下,将数据导向和理论导向的建模思想相结合,所构建的计量模型并不能实现对理论假设的完全证实或者证伪,计量检验的功能同样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diversification of economic methodology,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still generally adopts the positivist hypothesis-deductive mode, and emphasizes the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and theoretical discovery function of logical deduction and econometric test. If the economic hypotheses that must be put forward in this research mode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value of the hypothesis can be recognized more clearly, but the limitations of its methodology can also be fully demonstrated. First of all, through logical deduction, the restrictive hypothesis can be gradually relaxed. Although the theoretical hypothesis can be reduced to a potential economic phenomenon, it is difficult for many reducing objects to fully connect with the objective facts.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verification function of logical deduction is difficult to be fully realized. Secondly, logic deduction can find errors, but it can not find truth, and its theoretical discovery function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in a limited range. Finall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ree kinds of hypotheses, the econometric model can not be fully verified or falsified by combining the data-oriented and theory-oriented modeling ideas. The function of metrological inspection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结构和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0CJY069) 山东省自科基金“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R2011GL010)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J10WF1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迁移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讨”(项目编号:11YJA790196) “劳动力迁徙决策及流动研究:基于高等教育空间集聚的视角”(项目编号:11YJA840019)资助
【分类号】:F0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丁丁;;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7期
2 马涛;王宏磊;;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3 张东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现代经济学发展[J];东岳论丛;2004年01期
4 于忠江;陆锦周;邱国锋;;现代经济研究的实践方法论[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5 马国旺;;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创新探析——批判实在论视域中的异端经济学启示[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6 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J];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9 曹均伟;;论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建伟,胡乐明;经济学的“证实”理性主义传统[J];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会同;农户的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进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阮守武;张德元;;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海峰;;博弈论在中国房地产业税制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4 洪涛;范瑛;;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林致诚;;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与突破——基于体育产业研究借鉴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刘冰;科斯的灯塔: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罗自刚;;公务员制度创新的公共选择路向——对我国《公务员法》实施近5周年的若干思考[J];长白学刊;2010年04期
8 谷宏伟;;加强经济学教学的实证特色——基于芝加哥学派“价格理论”课程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唐绍祥;主流经济学分析中的形式化倾向[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杜金沛;邢祖礼;;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常婧;;转型社会政治文化系统复杂性结构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刘树君;;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彭丽芳;储新民;李琪;;现代管理学与经济学、工学融合发展——以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为例[A];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6 田国强;;从拨乱反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覃志刚;;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成功因素实证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10 杨雄胜;张国法;刘旭;于成永;酆尘颖;;中国会计研究规范及其成效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吴明华;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志刚;市场结构的品牌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月媚;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攀登;资产定价模型的非参数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方华;演化经济学的方法论探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张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淇;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波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茜;日本对辽宁省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杜哓雪;从非主流经济学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邱元东;现代奥地利学派的企业理论及其评述[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国旺;;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2 马国旺,贾根良;后凯恩斯经济学70年——批判、重建与综合[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周志太;;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十大趋势[J];经济视角(下);2008年10期
4 谢作诗;关于利润最大化假设:理论、经验及评论[J];经济评论;2001年04期
5 郭劲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经济哲学的运用[J];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6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7 刘军;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及理论体系的建构[J];经济师;2003年04期
8 李子奈;;我国计量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与现阶段的三项任务[J];经济学动态;2008年11期
9 马国旺;;批判实在论增进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创新之我见[J];经济学家;2010年04期
10 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余国杰;[N];光明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茂军;谌迎春;;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与发展[J];企业导报;2010年01期
2 高远洋;黄海军;;我国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需要理性、规范和科学[J];管理评论;2006年03期
3 于忠江;陆锦周;邱国锋;;现代经济研究的实践方法论[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4 韩雪亮;初冰;王霄;;基于观念范式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同源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李志峗;;规范与实证:如何看待经济学家的争论[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安篪;;前实证主义时期科学哲学视角下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5期
7 杨黛,杨春方;试论经济学研究目的与方法的演变及其启示[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陈荣虎;盛昭瀚;;因果关系整体论-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视角与争鸣[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9 朱富强;;经济学的科学性意味着什么——经济学的双重属性及其研究思维[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10 叶焕庭,贾裕泉;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乐明;;工具理性主义及其批判——兼论经济理论的评价标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董瑞华;;公共选择学派方法论浅探[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商孟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和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炼成;;也谈“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杜金沛;;经济理论建构的双向机制及其现实的内在缺陷[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卢新德;;新形势下经济学研究的创新[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宣文俊;;关于经济学研究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的思考[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9 李宏伟;;技术转移:经济学视角与哲学视角[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张佑林;;以人为本——经济学研究的必然归宿[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大学教授 王建国;经济学研究的四个层次[N];人民日报;2006年
2 邓聿文;以求真之道 谋求善之事[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经济学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4 执笔 胡家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谷亚光;搞市场经济不要自发要自觉[N];中国改革报;2008年
6 李小佳 丁晓钦;制度研究: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N];解放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杜 文;中国经济学研究必须明确主体坚定主义[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刘鸿明;经济学应如何研究快乐[N];光明日报;2007年
9 张晓晖;困惑:经济学与经济学人[N];上海证券报;2006年
10 萧敢;为了经济学更多包容性更强解释力[N];上海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建飞;科学哲学与西方经济学思想发展演化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2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朱金叶;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哲学思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黄雄;米塞斯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6 徐怀礼;灾害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贺卫;寻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1998年
8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9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英;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法论与理论根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炳胜;基于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项目评价方法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庆武;经济学理性的哲学反思[D];东华大学;2006年
4 李钧;寻找经济理论中的事实与价值[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永生;试析《资本论》与数学方法的运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利民;证实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D];湘潭大学;2007年
7 李故新;经济浪漫主义的现实呼唤[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9 喻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内容改革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陆勇;现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29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29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