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财产权利与社会资本的纽带关系
本文选题:公民财产权利 + 社会资本 ; 参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摘要】:社会资本是人际合作性互动的产物,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并传递到物质资本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能力的放大作用。结构型社会资本包括关系与网络,关系与网络的建构同公民财产权利之间存在着纽带关系。在公民财产权利得到制度界定与保护的前提下,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得以突破特殊信任的藩篱,使得个人的交往对象普遍增加,最终通过筛选,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也会增多,个人的社会网络也因此而得以扩大。认知型社会资本包括共享的隐含知识、信誉、信任、合作的规范等,是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与人们的认知息息相关的社会资本类型。公民财产权利的形成与确立,在推动个人交往扩展,从而促进个人社会网络上的节点增多和社会网络相应扩展的同时,也会导致认知型社会资本的积累。
[Abstract]:Social capital is the product of interpersonal and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By acting on human capital and transferring it to materi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plays a unique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enlargement of productive capacity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includes relations and networks, and there is a link between relationship and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citizens' property rights.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citizens are defined and protected by the system, the economic exchanges between people can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s of special trust, and make the personal objects of communication increase generally, and finally pass the screening. The number of nodes on the personal social network will increase, and the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 will be expanded.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which includes shared implicit knowledge, credibility, trust and cooperative norms, is a type of social capital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cognition.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citizens' property rights not only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personal communication, but also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while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nod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ansion of social networks in individual social network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公民财产权研究”(10AJL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民选;信誉: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文;徐中民;;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2 程民选;信誉: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3 罗公利;李怀祖;;试论高校社会捐赠[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4 蒋永穆;纪志耿;;农户借贷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6 万希;;企业社会资本、智力资本和核心竞争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7 龚晓;王海全;;转型与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8 牛德生;;社会资本:融入企业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年03期
9 徐应生;何厚全;;论建筑行业的信誉管理[J];建筑经济;2007年03期
10 周乐欣;李魁;;我国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晓红;罗敏;;转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葛雁峰;宋光兴;;信誉、信用、信任概念及其关系辨析[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晓红;龙游宇;;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2 谷海洪;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严海波;交易、制度与信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杨月如;社会哲学视野中的中国社会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翟桂萍;公共空间的历史性建构:上海社区发展的政治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龙游宇;信用的博弈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李雪萍;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梅世文;开发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夏瑛;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彭金荣;大型流通企业持久发展能力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俊,
本文编号:203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