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态经济学剖析
本文选题: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经济核算 ; 参考:《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摘要】: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式,具有其重要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生态和环境方面。中国政府在进行"十二五"规划时,淡化了对GDP增长速度的要求,而强调"宽容性"增长,重视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GDP作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今后仍将会发挥其重要作用,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并寻找改进的方式。因此,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明了GDP产生的背景和内涵,指出了GDP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指出了GDP在衡量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方面的局限性,重点指出了生态和环境领域的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最后,根据国内的研究情况,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替代方面的建议。
[Abstract]: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s the main way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has its importance, but also has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In carrying out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ownplayed the demand for GDP growth speed, but emphasized the "tolerant" growth, and paid attention to and focused on solving the livelihood problems, which was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GDP will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background and connotation of GDP, and points out the role of GDP in the measur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GDP in measur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or regional social economy,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some suggestions on improvement and substitution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同谦,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魏彦昌;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4期
2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年01期
3 肖玉,谢高地,鲁春霞,丁贤忠,吕耀;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功能及其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4 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郑度,成升魁;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5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6 赵同谦,欧阳志云,贾良清,郑华;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价值评价[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7 宗跃光,陈红春,郭瑞华,徐宏彦;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8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9 陈百明,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10 肖玉,谢高地,鲁春霞;稻田生态系统氮素转化经济价值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黄显怀,章强;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胡文海,许信旺;安徽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冉珑;田义文;;试论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法律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5 余明江;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黄大鹏;安徽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刘玲;;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中的景观影响评价——以东坡赤壁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陈明星;查良松;沈非;;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王洪翠;吴承祯;洪伟;何东进;林琴琴;王萍兰;陈灿;;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宁,马庆元,郭继平;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民;蔚东英;霍志玲;;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研究[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石桂梅;;中学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策略的研究[A];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白志礼;;新发展观催生生态社会——关于重庆建设生态直辖市的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孝坤;;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趋势[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蔡银莺;张安录;;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CVM估值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付红娜;;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陈尚;;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杜群;;生态保护及其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法理解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王海芹;;试论环境管理中排污权交易政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庞正轰;;广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民;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2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4 缪瑞林;可持续农业资源开发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朱晶;贸易、波动、可获性与粮食安全[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6 郑四渭;森林环境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1年
7 贾士靖;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关卫省;石油烃废水处理技术及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9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0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2 卢庆文;环境问题:国际关系中的新焦点[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炬;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4 蒋立和;盘锦市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庞佑林;农地资源开发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6 周超纲;苏北星火产业带发展基本规律和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代根兴;信息化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8 郑海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9 熊家晴;绿色住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10 李强;理论与实践:旅游规划编制结构的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平,俞立中,许世远,程声通;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2 庞金华,,钱永清,金遐良,周建平;上海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与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年02期
3 蔡明理;黄河河口三角洲水沙资源综合利用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5年03期
4 刘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5 陈刚起;张文芬;;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1982年03期
6 彭文英,张科利,江忠善,孔亚平;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7 毛汉英;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4期
8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9 毕绪岱,杨永辉,许振华,许云龙,侯秀瑞;河北省森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1998年01期
10 张金香,钱金娥;太行山草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理论与实践[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东;国民经济核算史论[J];统计研究;1997年04期
2 郝晓辉;对自然资源核算的初步分析[J];资源科学;1995年03期
3 ;常用统计名词介绍——国民经济核算及景气监测体系[J];统计与咨询;1998年03期
4 邱东;于创新处见深刻——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纲》[J];统计研究;2002年11期
5 本刊编辑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的规范——国家统计局核算司司长许宪春就实施新核算体系答记者问[J];北京统计;2003年06期
6 李力;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回顾[J];内蒙古统计;2003年03期
7 王耀中;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比较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金理;;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核算问题讨论中的不同论点简介[J];经济研究;1962年03期
9 金理;;我国经济学界最近一个时期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的讨论[J];经济研究;1962年11期
10 徐衡;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经科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志强;;浅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北京市第十二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3年
2 宫占奎;;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官福顺;;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包括气候变化成本[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徐映梅;;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国民核算框架设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余晖;张文杰;;物流产业的界定及完善我国物流产业统计体系的思考[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柳杰艳;郭沛源;;国际环境核算现状及中国实证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谢灵;;我国财务会计目标探析[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洋;孙阳;丰爱平;;基于动态模型的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联研究[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艳红;马淑凤;;当前市(县)GDP核算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10 朱启贵;;中国经济统计60年——改革与发展[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童;杭州市局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取得进展[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水平[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王布刚;云南多部门联合加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0年
4 记者 徐榕蔚;国民经济核算及改革专题讲座举行[N];威海日报;2010年
5 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 彭志龙;以“三个提高”为统领 积极推进国民经济核算[N];中国信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王志伟;浙江建立省级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联系点制度[N];中国信息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小萍;新疆区政府高度重视国民经济核算工作[N];中国信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昭红 徐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局面[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记者 苏洪峰 实习生 杨雨;全省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N];新乡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铮 周英峰;“昂扬向上”:三季度经济的关键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秋碧;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2 李海东;非营利机构核算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张风春;沙质荒漠化损失的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曹小艳;金融服务核算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静娟;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永瑜;环境经济综合核算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孙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及其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10 林有;环境经济综合核算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曜;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拓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庞宇征;公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科;中国新SNA演变中的理论与现实思考[D];暨南大学;2007年
5 丁相毅;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对郑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作用量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楼海淼;宏观经济核算简约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张健;山东省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荧萍;创建中国运输卫星账户的探索[D];长安大学;2008年
9 孙晓明;关于绿色GDP理论和实践的思考[D];广西大学;2008年
10 程黎黎;我国未观测经济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0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6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