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西方研究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8-02 13:59
【摘要】:近年来,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的论题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热切关注。相关研究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整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法国邻近动力学派和其他邻近学派两个视角探析邻近性对创新的影响机理,以期通过厘清主要学派的研究脉络、主要观点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推进学术界对于邻近性与创新论题的深入探究做些努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topic of multi-dimensional proximity and innov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Although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on the whole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roximity on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rench neighborhood dynamics and other neighboring school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context of the main schools of thought. The main viewpoin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re to make som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explore the topic of proximity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JL01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YBA049)
【分类号】:F0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江;徐蕾;;集群企业知识网络双重嵌入演进路径研究——以正泰集团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2 李琳;韩宝龙;;组织合作中的多维邻近性:西方文献评述与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2 李琳;郑刚;杨军;;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地理邻近效应——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优秀案例的统计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3 李琳;熊雪梅;;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地理邻近对集群创新的动态影响——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4 吴俊杰;盛亚;;网络强度、网络开放度对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浙江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5 徐磊;向永胜;;多重网络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J];经济地理;2012年04期

6 范从林;周海炜;;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组织对长期环境绩效关注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9期

7 韩宝龙;李琳;刘昱含;;地理邻近性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7期

8 韩宝龙;李琳;;区域产业创新驱动力的实证研究——基于隐性知识和地理邻近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年02期

9 秦耀辰;张丽君;;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经济板块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李琳;熊雪梅;;多维邻近性在集群外部知识获取与创新中的作用机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蕾;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对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晓;海水养殖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流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黎振强;基于知识溢出的邻近性对企业、产业和区域创新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田;地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吴婷;县域产业集群社会网络与技术知识扩散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洁;集群企业成长中的网络演化[D];浙江大学;2006年

2 吴波;基于匹配视角的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声安;;产业发展、演进的动因及其机制分析[J];求索;2006年07期

2 陶静;;企业家精神、知识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J];经济论坛;2009年06期

3 杨志平;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2期

4 胡国义;知识经济的价值意蕴[J];东岳论丛;1999年03期

5 成长春;知识经济与高校管理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沈大勇;知识经济 思想探源[J];国际商务研究;2000年06期

7 李延霞;过剩经济下的消费方式创新[J];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05期

8 吴惠红,潘伟力;知识经济与人的素质的现代化[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4期

9 章一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创新的过程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王 家 芬;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创新及意义[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博;;招商引资:技术与创新[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中元;徐树森;;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扬;贾晋京;;创新及其制度环境:历史、制度与文化对创新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思文;;重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重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廖敏珍;;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滕丽;;区域知识溢出路径的计算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吴玉萍;陈玉平;;循环经济理论问题探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王爱俭;张全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研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军(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制度“落后”有助于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 陈锦华;经济全球化与企业创新[N];经济日报;2001年

3 佘妍;创新与监管:资本市场博弈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4 迪思海;新经济就是创新与速度[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吴冰;市场呼唤“有效创新”[N];科技日报;2000年

6 岭南;摧毁和创新共存?[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8 卢福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N];浙江日报;2001年

9 河北省大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建法;创新是先进生产力的灵魂[N];农民日报;2002年

10 李琨 (博士);创新需要体制支持[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李小胜;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文Z

本文编号:2159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59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