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评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和引申

发布时间:2018-08-03 14:09
【摘要】:新古典综合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综合。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对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Neo-classical Synthetical School developed graduall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was a combination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 and Keynesianism. The Neo-Classical Comprehensive Party Keynesian Theory has a new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ance, and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school of western economics,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apitalist countries in the Wes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燕飞;;试评“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发展及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涛;;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论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范式逻辑[J];商;2012年01期

3 黄海天;尹伯成;;经济学演进中的“综合”与“折中”[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张凤林;新古典综合的分配与增长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燕飞;;试评“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发展及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赵春玲;;理性预期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郭峗,陈林心;供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增长[J];企业经济;2004年04期

4 林晓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张家喜;;权力与财富的效用替代与体育管理者偏好[J];生产力研究;2009年04期

6 余勃;师娟娟;;现代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干预[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7 张宁;;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问题的财政政策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8 冯锦雅;;浅析理性预期理论对我国经济调控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11年02期

9 郭玉清;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选择[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苏红,章建石;教育民营化:内涵与动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建伟;;再论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李宏权;王晓雪;;市场出清假设的悖论——评经济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主义[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文;组织内社会交换对工作产出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李俊利;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扩散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师;中国经济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安烨;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正新;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龚晓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及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谢行宽;信用与理性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杨正勇;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中ITQ制度交易成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强;经济转轨后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演化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静茹;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顺雁;基于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现代新昆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婷;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贫困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舒丽;在负利率效应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佳;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理论的发展[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马晓军;国有企业基层经理人员道德风险防范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岑子彬;企业员工福利消费方式及其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国政;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齐丽;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保罗.萨缪尔森;夏业良;;“看起来都是克隆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初版50周年纪念本序言[J];书城;2000年10期

2 赵艳;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与启示[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汪祖杰;评新版萨缪尔森《经济学》[J];世界经济文汇;1994年05期

4 贾根良;新政治经济学:范式革命与异端的综合[J];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蓉;;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学术思想评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梁小民;;萨缪尔森:一代宗师的背影[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47期

3 李凌;;保罗·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的传播和集大成者[J];社会观察;2010年01期

4 范家骧;高天虹;;新古典综合凯恩斯学派[J];经济纵横;1986年04期

5 高鸿业;一本推翻萨缪尔森理论体系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评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6 胡代光;漫谈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最新版中文译本问世[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7 马光远;;萨缪尔森 经济学界最后一个通才走了[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51期

8 李燕飞;;试评“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理论的继承、发展及运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龚关;;一代经济学伟人的“告别”[J];社会观察;2010年01期

10 高鸿业;吴易风;;现代西方经济学讲座 第六讲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现状[J];教学与研究;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代光;;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李青;;非均衡经济分析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新解释[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3 丁堡骏;;现代庸俗经济学并没有证伪劳动价值论——以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的批判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顾建伟;;再论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许晓茵;尹伯成;;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地位——为《通论》问世70周年而作[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黄桂田;;经济学两大理论范式及可通约性与排斥性[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侯荣华;;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系统思想[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雷建炎;;我所看到的美国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丁堡骏;;劳动二重性学说与实物量关系体系——关于新李嘉图主义的一个批判性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堡骏;;实物量关系分析体系究竟错在哪里?[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光远;我们都是萨缪尔森的信徒[N];经济参考报;2009年

2 萧琛;萨缪尔森与他的《经济学》[N];中国证券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光;萨缪尔森 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巨匠[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萧琛;在他之前,词典里没有宏观经济学[N];华夏时报;2009年

5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胜军;萨缪尔森的独立与幽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商报记者 李薇;告别经济学“世界教师”[N];北京商报;2009年

7 宿沛然;专与通[N];吉林日报;2006年

8 梁捷;萨缪尔森和他的中国学生[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步德迎;萨缪尔森与马克思的经济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戎兵;多少人的“第一位经济学老师”[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波;凯恩斯之后不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中的微观基础述评[D];暨南大学;2007年

2 王婧;腐败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尚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峥;后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比较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郭艳倩;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09年

6 陈敬寿;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方法论传统的现代意义[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7 李雨燕;论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波普尔证伪主义[D];湘潭大学;2005年

8 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薛鹏;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聂庆彬;“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意义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1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61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