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文本的虚拟资本理论探源

发布时间:2018-10-24 22:51
【摘要】:本文把马克思恩格斯作为虚拟资本理论的共同创立者,按照"点"、"面"、"体"层层解剖、螺旋上升的方法,以"虚拟资本"概念为核心,探讨虚拟资本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文本中的真实存在状态。"点"的方法,即分析典型章节中"虚拟资本"概念的运用状况,具体包括三种典型情况:恩格斯编辑标题;马克思摘录材料;恩格斯补充内容。"面"的方法,即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虚拟资本"概念出现的频率及含义。"体"的方法,即分析《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虚拟资本"部分的文本结构。
[Abstract]:This article regards Marx and Engels as the co-founder of the theory of virtual capital,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point", "face", "body" layer by layer dissection, spiral rise, take the concept of "virtual capital" as the core, Discuss the real existence state of fictitious capital theory in Marx and Engels' common text. " The method of "point" is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virtual capital" in typical chapters, including three typical cases: Engels' editorial title; Marx's excerpt material; Engels' supplementary content. " The method of "facet" i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and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fictitious capital" in the complete works of Marx and Engel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ext structure of fictitious capital in volume 3, chapter 5.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研究”[项目编号:09AKS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6;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慧娟,张聚元;恩格斯编辑《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1997年02期

2 朱炳元;;恩格斯与虚拟资本理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3 张兴亮;朱炳元;;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文本探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戴明;论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的互动关系[J];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02期

2 杜振华;胡春;逄金玉;;马克思的虚拟资本与网络中的虚拟货币[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22期

3 谢永添;关于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经济科学;2003年06期

4 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经济界;2003年01期

5 鲁克俭;;“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的分工与互补——以《资本论》研究为例[J];理论视野;2009年04期

6 吴志明;对虚拟资本概念的若干思考[J];现代情报;2004年10期

7 杨圣明;高文书;;论虚拟资本[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年01期

9 成思危;;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克俭;;“文本研究”与“理论发展”的分工与互补——以《资本论》研究为例[J];理论视野;2009年04期

2 周治平;《资本论》中的“异化”概念及其地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3 王荣;;关于《资本论》第二册“第Ⅰ稿”和第三册“主要的手稿”的几个问题[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4 任淑红;夏德计;门东永;;论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历史沿革[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孟宪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人权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肖灼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动因探析[J];晋阳学刊;1982年01期

7 张鸿猷;;《资本论》中怎样使用异化概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8 陈乃圣;要正确评价晚年的马克思——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一文作者商榷[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何伟;;读《马克思传》一点观感[J];中外企业家;2009年03期

10 吴兴人;;落魄中的马克思[J];学习博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支育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国际金融危机的新特点[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叶志坚;;马克思文化思想论析[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8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马蓥伯;;第一讲 为什么要认真读点马列原著?[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10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国《观察家》杂志2005年7月17日,弗朗西斯·温文 丁海摘译);资本主义使马克思仍至关重要[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王东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第一卷的结论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惠斌;马克思如何看待私有制[N];学习时报;2008年

4 马小林;关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的理论[N];学习时报;2006年

5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6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高放;马克思不是这个意思[N];北京日报;2003年

9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10 《科技导报》副主编 蔡德诚;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吕立志;马克思资本理论当代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6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7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8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周宏;理解与批判[D];南京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丽;论马克思的机器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白春阳;马克思脑体差别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3年

6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7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9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2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92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