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消费观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Abstract]:Mozi advocates thrifty consumption mode, strengthens production, moderate consumption, takes practicality as the principle of consumption, develops production to ensure consumption, and uses saving to ensure the long-term consumption. The enlightenment of Mozi's consumption though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s follows: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 must change the unreasonable consumption concept, construct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et up scientific consumption view and overcome the phenomenon of dissimilated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dvocate healthy, civilized, frugal, reasonable consumption idea, advocate moderate consumption, green consumption and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set up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pays attention to spiritual value. It is not only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replace the consumerism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ith the consumption mod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10BZX005)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中国化实践路径”(项目编号:2011-ZD-031) 河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09BS06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5;B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包庆德;;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标;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方小教;西部开发模式与东部发展经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雁萍;;贵州省安顺市中药材产业化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5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叶美芳;;意识形态、合理性与未来发展前景——哈贝马斯的科技观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何宇虹;;简析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黄晋卿;王永祥;;压抑下的突破——试比较《越狱》(第一季)和《西游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王志兵;;美国公路电影的发展与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扬;;基于节约理念的建筑适宜技术观[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荆筱槐;陈凡;;技术不确定性的价值观规约——一种技术价值观的功能剖析[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金小燕;马佰莲;;生态文明视角下消费和幸福关系的思考—对消费主义幸福观的批判[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解月光;;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参与主体需求的现状与特征研究[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谈新敏;宋保林;;论技术创新人文化的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张伟;隋东;;科技代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葛永林;;绿色经济学的革命性及其研究纲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4 司云波;面向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校企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姚志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晓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包庆德,包红梅;绿色化浪潮:经济生态一体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包庆德,董华;生态哲学维度:人口生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3 包庆德,张燕;关于绿色消费的生态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2期
4 包庆德,张燕;系统探求:经济生态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10期
5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文明:技术与能源维度的初步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包庆德;;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伦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芬芳;;试论《墨子》的“非命”对儒家之“命”的批判[J];华章;2011年20期
2 陈山漫;陈春华;;墨子人性论浅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魏霞;;试论墨子的实践教育及当代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4 李洪华;李瑞国;;墨子学生观探微[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5 陶蕾颖;;浅谈墨子的“非乐”思想[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6 梁霞;;浅析墨子之人性素丝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欢;;浅述墨子“兼爱”的政治学说[J];学周刊;2011年25期
8 张春秋;;论墨子“非乐节用”观与现代女性消费[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马可;;墨子“尚贤”思想的现实意义[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10 姜乐;;兼爱并非无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光;王昊;;生态服务消费的理性选择:生态消费[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鹿英姿;李胜毅;鹿道云;;城市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与推广[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尹璐瑶;;生态消费与循环经济发展[A];三湘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湖南省首届《三湘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邱耕田;施敏;何玲玲;;生态消费与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孙以楷;;朱熹论墨子之兼爱说[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君恒;;墨学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契合[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孙瑛;;构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模式[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易磊;;低碳消费视角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构建[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秦鹏;;政府绿色采购:逻辑起点、微观效应与制度构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李广星;;《墨守辞典》序[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景钤;从中美两国老太不同消费模式说起[N];南通日报;2008年
2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小广;以吃住为中心的消费观要改变[N];江苏经济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任震宇;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消费观?[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4 敬志伟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两型社会”期待科学的消费观[N];中国人口报;2009年
5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苏振锋;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消费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我的民生消费观[N];大连日报;2011年
7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苏振锋;人类亟待摆正自己的位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赵玲;树立科学的消费观[N];光明日报;2007年
9 彭波 谢亚丽 陈思思;温岭成立农产品生态消费教育体验基地[N];台州日报;2011年
10 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 俞海山;生态文明催生生态消费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麦茹;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生态阐释[D];西北大学;2007年
2 徐华;墨学新论:《墨子》佚文及墨家学说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薛柏成;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D];吉林大学;2006年
5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光辉;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震;墨家军事学说及其对中国军事史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杨斌;资源约束下的节约型社会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阳;生态消费的哲学解析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蔡琰;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模式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尹小明;消费模式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仕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房颖;墨子人生观简论[D];郑州大学;2011年
7 卢晶晶;墨子鬼神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惟建;墨子“久”“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安琳;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存志;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2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