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d a wide influence. Economist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mai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origin of this school, its protectionist policy and historicis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native economics, on the one hand, the schol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egard the German historical school as an exampl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sublate it and open up a wide spa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economic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分类号】:F095.16;F0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根良;黄阳华;;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杨祖义;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解析[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锋;关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经济学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上的研究评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孙威,金承哲,孙立涛;体育伦理的哲学探究——从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寻求体育科学发展的永恒信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3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3期
4 周红阳;分工与秩序的前提性准备——哈耶克思想的可能路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尹朝安;19世纪中后期德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J];德国研究;2003年01期
6 卢毅;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一个解读“科玄论战”的新视角[J];东南学术;2001年04期
7 宋澄宇,李恒全;理解市场伦理[J];东岳论丛;2005年02期
8 孙彬彬;;组织变革中的企业内分工——对Becker-Murphy分工模型的扩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9 江飞涛;陈伟刚;黄健柏;焦国华;;投资规制政策的缺陷与不良效应——基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6期
10 付泳;论非对称信息市场参与者不良行为的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晓玲;;浅谈政府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张爱秀;;契约论视角下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刘少军;;论经济法的本质与和谐社会[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明;;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下的城镇密集地区管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同华;银行危机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管锡展;公司破产重组中的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兼论中国的破产法改革[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国峰;制度演进的互利原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廷惠;微观规制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袁友军;民营企业家族制经营机制的形成与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文涛;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转让的法律障碍——以交易成本为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陈育琴;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云瀚;为自由主义辩护[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世洪;哈耶克平等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蒋专平;论竞业禁止[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5 周益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若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米锋;德川时代社会结构及思想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7 钟正生;要素产权结构演变的博弈分析[D];湘潭大学;2004年
8 谭磊;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志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D];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
10 邹云;论哈耶克经济制度伦理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根良;黄阳华;;德国历史学派再认识与中国经济学的自主创新[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何蓉;德国历史学派与19世纪经济学方法论之争的启示[J];社会;2005年03期
3 贾根良;;中国经济学革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1期
4 桂莉;简论德意志第二帝国社会保障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Т.莫利斯-铃木 ,金日;机器人和资本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2 牛一;;当代外国经济学家简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3 ;《经济学家》1991年总目录。[J];经济学家;1991年06期
4 周天勇;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东财座谈经济过热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1993年11期
5 陈彩虹;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学家[J];财经问题研究;1996年06期
6 宁空;高小勇“诺贝尔大追寻”的出台[J];经济前沿;1996年10期
7 肖瑞;产权改革是时候了──访中青年经济学家贺阳[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7年09期
8 卫华;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谈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04期
9 高路;经济学家的良心——从李晓西论文集《20年观察与思考》说起[J];经济;1999年07期
10 杨越;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的启示——记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J];中国市场;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树;;福祉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国民福祉系统[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少安;;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奠定“合作”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3 陈静;;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思考及政府的作用探讨[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深刻反思经济人,全面升级经济学——致全世界经济学人公开信[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长明;;和谐经济学论纲[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6 何勇;王永兴;;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的缺陷及改革思路[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董瑞华;;公共选择学派方法论浅探[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红春;;经济学的“僵化”与“匠化”[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遵循经济规律,不等于一切按经济学原理办事[A];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振华;思想背后的利益:经济学是否客观?[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黄继汇;三美国经济学家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方钦;写给一切仇视经济学的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特约评论员 新望;中国经济学家究竟做了些什么[N];经济观察报;2005年
5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赵晓;经济学与伦理学的雄心[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叶檀邋(作者为知名财经评论员);邹恒甫张维迎之争本质是什么?[N];财经时报;2007年
7 周力军;欢乐的经济,和谐的社会[N];财会信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葛明 江山;自信的时代改革的时代[N];无锡日报;2006年
9 大卫·铃木;我们必须把“生态”重新引入经济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10 刘国光;《刘国光改革论集》自序[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世界[D];复旦大学;1995年
2 郭笑撰;刘国光经济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4 王小马;可耗竭资源最优消耗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昌明;合作行为与经济学中的互补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美衍;现代西方产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陆彬;论可行能力视野中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覃刚;制度演化:政府型强互惠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赖普清;市场的性质[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欣慧;认知与经济学[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超;经济认识的结构[D];山西大学;2007年
3 肖小龙;关于构建经济学“中国学派”的若干思考[D];西北大学;2006年
4 郝身永;经济学“效用”概念物质化与反物质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刘巧云;理论社会科学特征品格探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钱鑫;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维克赛尔传承[D];复旦大学;2009年
7 梁海音;经济学理性的本质及其在不同决策环境中的表现[D];吉林大学;2006年
8 潘凤;阿马蒂亚·森自由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瑛;“理性经济人”的方法论反思[D];新疆大学;2007年
10 刘健;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52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5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