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劳动休闲观内在逻辑基点探源

发布时间:2019-01-09 08:43
【摘要】:马克思的一生旨在批判旧的禁锢世界、发现新的自由世界,他的劳动休闲观是实现该政治诉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学说著述中阐明的"自由休闲时间"和人类自觉劳动理论不仅表达了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隐含了该理论的基础逻辑要点。探源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逻辑基点,本文认为,异化劳动与异化休闲是马克思劳动休闲观的内在要素;自由时间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根据;人的自觉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休闲思想的内在意蕴。研究马克思劳动休闲观,区分异化劳动与自觉劳动,异化休闲与本真休闲的内在逻辑,将为研究人的本真性存在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Marx's life aims at criticizing the old imprisoned world and discovering the new free world. His view of labor and leis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realizing the political appeal. The theory of "free leisure time"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conscious labor expounded by Marx in his works of "alienated Labor" not only express the basic contents of Marx's thought system of labor and leisure, but also imply the basic logic points of the theory. Exploring the internal logic basis of Marx's view of labor and leis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alienation of leisure is the internal factor of Marx's view of labor and leisure, free time is the internal basis of Marx's thought of labor and leisure. Man's conscious labor is the inner meaning of Marx's thought of labor and leisure. The study of Marx's view of labor and leisur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lienated labor and conscious labor, and the internal logic of alienated leisure and genuine leisure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s authentici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A811;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冰,迟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张彭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谈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现代超越[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6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萃萍;敬业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5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6 黄宪起;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职能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瑞堂;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和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10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元其;略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行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戴木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实践主体观新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3 杜抒声;;有真知识真问题,才会有真思想真信仰[J];博览群书;2001年09期

4 张纯成;;近代人文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作用[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邹春攸;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6 马积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奥地利[J];探索与争鸣;1987年02期

7 徐汶;;《马克思主义人名词典》简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88年01期

8 濮良贤;;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解放思想的功能[J];实事求是;1988年06期

9 康电;充分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远历史意义[J];天府新论;1990年02期

10 黄勇;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J];求实;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永红;王宏波;;简论实践物质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田改伟;;第十讲 《费尔巴哈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3 丰子义;;从人学视角看历史唯物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楠森;关于振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议[N];光明日报;2000年

2 ;研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3 梁周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N];河南日报;2004年

4 张绪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N];学习时报;2005年

5 梁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探索[N];湖北日报;2005年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惑及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N];人民日报;2004年

8 张立波;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与发展[N];光明日报;2003年

9 刘小平;怎样才能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N];战士报;2000年

10 张琳;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创新[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熊进;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包庚;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路向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加友;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俊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山西大学;2003年

3 陈小慧;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探讨[D];兰州大学;2009年

4 宋维金;毛泽东《实践论》新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姚木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军;马克思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雪;朝鲜主体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谷艳;“三个费尔巴哈”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D];扬州大学;2010年

10 陈晓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05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05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f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