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利用的规范经济学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a normative economic way, and analyzes how the scarce ecolog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allocated and utilized in order to be socially desirable, that is, to maximize the total social util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scarcity and multi-us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especially their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and valu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scarce. It is clearly proposed that the goal of social norm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to maximize the total social utility, including the utility of its material products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and to make use of simple function models and geometric patterns. Its essence and realization mode are discussed intuitivel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6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沙学锋;加落木洛;曲木依古;;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分析——四川彝族聚居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徐士英;;“必需设备原理”在反垄断法中应用之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李艳花;刘青;;汉中市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学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4 毛秋生;向华;熊元;;农业科研机构行为动因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5 何斌;左新荣;余涛;;中国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辰;;论自然资源法在环境法中的凸显[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林云华;;排污权影子价格模型的分析及启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8 刘娜;何继新;顾凯平;;企业到政府:关税对国际市场交易的博弈效应[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9 贾辉艳;;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点与恰当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王智勇;王曼;;“黄牛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现实中的灯塔与社会连续性理论[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邹伟;段竞晖;鞠霓;饶晓亭;胡丽莉;张雪;罗邦民;;中介法律制度建设的法律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徐红梅;;运用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效率[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6 刘蓉;;环境政策的经济化趋向[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诸大建;;探讨循环经济的经济学理及其政策意义——基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9 龚凯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破与立[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金岚;;由供需均衡理论看住宅市场的发展——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徐玲玲;食品可追溯体系中消费者行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宝如;中国转型期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建群;电视节目播看双方信息对称性及其对节目品质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夏勇开;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彩波;我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姚苏静;兼职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原哲;基于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洋;小学教师国际间交流培训的实践与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亓民洁;技术资本投资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柳晖;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传成;我国冷藏箱制造行业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姜谓;建平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金燕;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家华;舒廷飞;谢慧;包存宽;;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与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杨志荣;吴次芳;刘勇;陆张维;;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申强;姜志德;王继军;;吴起县不同退耕阶段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贾丽娟;王成;高明;;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方法的区域生态格局划分——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张淑花;张雪萍;;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4期
6 赵莹雪;董玉祥;;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珠海旅游区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7 金艳;黄敬峰;官泉水;孙华生;王琼;;仙居县生态资产评估及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研究[J];科技通报;2009年01期
8 蒋小荣;李丁;李智勇;;基于土地利用的石羊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9 廖湘凯;鲍海;;考虑阻塞的发电权交易改进模型[J];现代电力;2010年01期
10 郭玲霞;黄朝禧;赵微;;基于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承载力的“两型社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婷;叶亚平;;常熟市南湖荡生态服务价值评估[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贺一梅;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杨咙霏;;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3 尚勇敏;杨庆媛;何多兴;;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响应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程琳;李锋;邓华锋;;城市土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发展关系研究——以中国九个超大城市为例[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公云龙;李晶晶;;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假说及其验证——以徐州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绍仁 通讯员 王玉玲;一盒奶中乾坤大[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记者 于德福;青海完成废弃矿山覆绿12万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颖聪;四川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彭文甫;基于RS&GIS的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3 梁流涛;农村生态环境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菁;北京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周堂;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琦;基于社会效用的养老保障制度选择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4 周宇;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崔海宁;基于退耕的环京津贫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欧阳锴;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张芳;西安市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茜;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空间差异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书卿;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体系的构建及布局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容芳芳;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盐渍化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0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0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