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分配”新论
[Abstract]:The meaning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need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on the basis of the great abundance of material resources, to completely meet all human needs, second, to meet the reasonable needs of human beings on the premise of scarcity of material resources; The third is to satisfy certain social needs on the premise of scarcity of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he fourth is to satisfy the most urgent needs under the premise of scarcity of material resources. The first definition is based on the adequacy of resources, while the latter three are based on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If th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need is understood as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social necessity, then th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demand and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y are the principle of allotment of synchronic rather than diachronic nature. As a social necessity,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needs is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needs that meet all people's nee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increasing enrichment of material products, the level of social necessity is bound to be higher and higher, so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demand will be more and more close to that of satisfying all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01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寿松;;马克思对近代西方人权观的祛魅及其理论旨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国和;“经济人”假说的社会学审视[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3 冯丽霞;企业绩效及其决定因素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志江;;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5 刘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观[J];道德与文明;2006年04期
6 王洪树;;协商民主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境[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刘敏,潘醒;意思自治原则的经济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谭喜祥,唐孝东;中西经济法差异比较与我国经济立法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韩震;人类:社群地追求自由的生成性存在[J];河北学刊;2005年02期
10 许国林;论自由放任与国家主义对镀金时代美国经济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宇晖;;政治经济学的大目标在于富国裕民——为《国富论》出版230周年而作[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2 傅鹤鸣;论法律的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5年
3 巫景飞;企业战略联盟:动因、治理与绩效[D];复旦大学;2005年
4 闫丽彬;行政程序价值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丁少群;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庞正;法治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吕杰;中国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本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陈力;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诗杰;吉林省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的分析及预测[D];吉林大学;2004年
2 葛恒雷;我国设立金融防火墙制度研究——基于对金融管制的放松[D];东南大学;2004年
3 杨海峰;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程慧;探析中国教育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智勇;毛泽东政治权力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洪刚;理性有限与权力制约[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艳华;廉政建设的政通障碍以及民主对话的出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何久香;我国学校实施公民教育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邢仁芳;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郝琳琳;河北省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刚;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与“各尽所能,各得其所”[J];探索;2005年03期
2 王涛;;分配关系的哲学依据与现实考量——对《资本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3 韩云川;“按需分配”理论再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4 吴学灿;;“按需分配”与“各取所需”[J];读书;1979年02期
5 郝孚逸;;从“消灭分工”谈到“按需分配”[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漆琪生;试论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条件[J];财经研究;1959年01期
7 刘建军;;论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实现的历史必然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1期
8 徐跃华;;论“按需分配”理解中的几个歧义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8期
9 张仲实;;关于“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J];中国劳动;1959年01期
10 唐超兰;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理论的历史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s,
本文编号:2426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2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