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污染红利与污染集聚的机理与实证

发布时间:2019-02-28 18:31
【摘要】:文章用污染要素的替代效应与成本效应对污染集聚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说明污染红利会带来污染集聚。首先,污染替代效应会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其次,污染成本效应一方面会导致单个企业排污加大,另一方面还会扩大污染密集型企业的数量;第三,污染替代效应和成本效应作为污染总效应的分支,二者的作用是累加的,不会互相抵消。为了检验该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本文用内蒙古工业规模效应、工业结构效应、工业科技效应指标对该省废气排放总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支持了上述研究结论。首先,有利于把污染当作红利使用的工业规模效应与工业科技效应均促进了废气排放的增加;其次,抑制把污染当作红利使用的工业结构效应则促进了废气排放的减少。因此,我国彻底治理环境污染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尤应加大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抑制。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lution agglomeration by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and cost effect of pollu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lution dividend will bring about pollution agglomeration. First of all, pollution substitution effect will lead to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becoming the dominant industry; secondly, pollution cost effect will lead to a single enterprise pollution increase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will also expand the number of pollution-intensive enterprises; Third, pollution substitution effect and cost effect as the branch of the total pollution effect, the two effects are cumulative, not offse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total exhaust gas emissions in Inner Mongolia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industrial scale effect,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an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ffect index. The results supported the above conclusions. Firstly, the industrial scale effect and the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ffect,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the use of pollution as dividends, promote the increase of exhaust emissions, and secondly, the suppress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s which use pollution as dividends promotes the reduction of exhaust emissions. Therefore, it is a long-term task to contro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oroughly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we should increase the inhibition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铸;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纪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创新能力和市场化程度[J];财经科学;2001年01期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3 刘辉群;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新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3期

4 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5 刘继兵;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6 李纪建;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来自创新能力和市场化程度的解释——兼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赵细康,李建民;中国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蔡f ,王美艳;户籍制度改革:开启城市经济的源头活水[J];规划师;2002年10期

9 张铁男;罗晓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的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7期

10 蔡f ,王美艳;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快?[J];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永远;替代效应下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金良;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王宏伟;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赵建国;国有企业过剩就业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5 祝志勇;制度创新主体扩散论[D];四川大学;2003年

6 张小兰;经济转型期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宋剑斌;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陈珂;中国经济福利的动态及社会福利的可持续改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徐波;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章玲;福建省区域发展实证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0年

2 张向前;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3 王宁;期望与现实:农户迁移城镇后的生活状况研究——基于全国463份调查问卷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吴文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中结构效应和要素作用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5 谭军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大学;2003年

6 付永;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7 欧祥超;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配置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席桂萍;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吴森富;流动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姜定国;长沙智诚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青;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2 彭海珍,任荣明;国外自由贸易与环境相关理论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3 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4 曲如晓;论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关税[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4期

5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李新;刘朝明;;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7 梅小安 ,喻金田;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7期

8 张连众 ,朱坦 ,李慕菡 ,张伯伟;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乐才;;环境禀赋与污染红利[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432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2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e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