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评述——基于无形资产经营视角

发布时间:2019-03-13 18:49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掀起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更加关注知识外溢、研究与开发、创新等无形资产投资所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问题。为了探讨无形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们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分析了资本投资的外部性、产品创新、人力资本、企业家精神等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无形资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论证了知识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作用;鉴于更进一步的揭示经济增长中无形资产的经济贡献,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其框架结构、分析方法方面还有缺陷,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修正。
[Abstract]:The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theory, which started in the mid-1980s,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creasing return on scale caused by the investment in intangible assets such as knowledge spillov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so 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to economic growth, we analyze the externalities of capital investment, product innovation, human capi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other factors of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combing the litera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ntangible assets have becom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of new economic growth proves that the progress of knowledg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unction of economic growth. In view of further revealing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economic growth,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theory has some defects in its frame structure and analytical methods, which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revised.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基金】: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贡献测度与扩散路径研究——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批准号:7107216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企业知识资产价值贡献测度研究(批准号:08JJD82017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贡献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批准号:2010B0901)
【分类号】:F0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永华;诸大建;胡冬洁;;内生增长理论下的循环经济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贺俊;陈华平;毕功兵;;一个基于产品水平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3 熊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定轶;;论导致我国农民贫困问题的制度性因素[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苏红卫;;发展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3 于浩飞,胡琪,孙辉,王念裕;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完善体育人才培养的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丛湖平,陈冀杭,田世昌;关于我国职业体育制度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5 刘建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6 蔡彬彬;20世纪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财经科学;2004年03期

7 张智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搜寻[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8 丁巨涛,王嘉让;企业技术创新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4期

9 辛子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深化理论的反思[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10 孟耀,张启阳;循环经济发展中绿色投资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马江;;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2 马江;;浅析区域循环型社会的构建[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陈惠雄;;主义与问题:新自由主义辨析——兼论“主体-社会”互构的人本经济哲学理论向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周纪昌;;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杨永华;郝云红;林培龙;杨延华;;基于资源生产率理念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永红;西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陈金良;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4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雷宏振;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中增进吸纳能力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宋少华;南北型自由贸易区与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段红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9 王永清;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10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玉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2 董朝辉;论转型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干预[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4 陈伟;近岸海域环境现状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5 段尧清;城市信息水平测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成艾华;中国城乡空间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勇;知识经济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知识经济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文光;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郑照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10 罗倩;技术市场化与我国技术市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洪名勇;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2 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3 胡永远,杨胜刚;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J];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4 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5 朱勇,张宗益;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6 林毅夫,蔡f ,李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怀星;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朱冷燕;;浅析经济增长理论演进[J];知识经济;2010年09期

3 宋海荣;新经济增长理论述评及其政策取向[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4 刘伯雅;;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现实经济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年07期

5 庞君;张明举;;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及其启示[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6期

6 张敬川;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区别[J];南方经济;2005年10期

7 孙芳;;浅析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历程[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8 陶磊;刘朝明;陈燕;;可再生资源约束下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高山;;新经济增长理论[J];商业经济;2009年15期

10 马小利;;略论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城市化进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望月;;基于马克思《资本论》视角的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经济所 王振中;劳动与资本在分配中的地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李玉梅 毛爱武;读读萨缪尔森[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无形资产学:会有百年生命力吗[N];深圳商报;2004年

4 胡鞍钢;利用后发优势 穷国可追富国[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鹏;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39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9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7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