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综述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industrial economy,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carbon emission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use for reference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China's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arbon reduction polici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x control can achieve the dual effect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most studies have verified that tax has a significant direct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energy price has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energy intensity directly and a significant promo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the indirect aspect. After subsidizing non-fossil energy project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non-fossil energy can be transform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will be increased, while subsidies for fossil energy will be reduced,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reduction will also be increased. Finally, the key area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re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064、71103077)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ZR144300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上海市地方高校“十二五”内涵建设项目(nhky-2012-10)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宗义;蔡文彬;陈浩;;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影响的CGE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2 李虹;谢明华;杜小敏;;中国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有效性研究——基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3 刘畅;崔艳红;;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动态关系比较研究——基于省(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4 庄幸;;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国家行动和政策[J];环境经济;2006年04期
5 孔婷;孙林岩;何哲;孙荣庭;;能源价格对制造业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3期
6 李虹;;中国化石能源补贴与碳减排——衡量能源补贴规模的理论方法综述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7 张卓元;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8 林伯强;蒋竺均;林静;;有目标的电价补贴有助于能源公平和效率[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9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10 高颖;李善同;;征收能源消费税对社会经济与能源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祖梅;;武陵山试验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2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3 王素凤;;中国省域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协整研究: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4 王文举;范允奇;;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5 杜两省;王晓姝;陈太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系统[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7期
6 应瑞瑶;周力;;资源禀赋与绿色创新——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看“荷兰病”之破解[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7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8 史俊晓;孙焕伟;;碳交易、外部效用与碳会计浅探[J];财会通讯;2012年01期
9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10 呙小明;;China’s energy price shocks on its tertiary industry energy efficiency:a vector-error-correction model based empirical study[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钱圆;袁建辉;姜慧勤;宋天野;;我国能源消耗、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联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婧;孙新章;刘学敏;宋敏;;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4 周葵;贾姗;朱莉;;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公众参与——来自基层公民环境意识调查的观察[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5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国波;湖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淑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策略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昆;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向重樵;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鹏;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康达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9 张戈;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化道路新走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工宇;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永德;冯根福;;我国能矿资源价格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2 师博;;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3 阙光辉;;销售电价:交叉补贴、国际比较与改革[J];电力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4 李瑞庆;赵筠筠;王艳;王磊;;英国和德国可再生能源制度比较分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1期
5 陈淮;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7期
6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7 梁巧梅,魏一鸣,范英,Norio Okada;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强度预测的情景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8 曾鸣;于静冉;王鹤;;一种新的大用户进入电力市场购电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7年04期
9 王振江;庄会永;肖兵;欧阳华;;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2006年06期
10 胡宗义;蔡文彬;;能源税征收对能源强度影响的CGE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季江;电力市场中火力发电厂计及脱硫成本的电价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王博;基于市场机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的均衡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大跃;张然;李楠;戴涟漪;王汉玉;;企业碳减排及减排绩效评估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文娟;;碳税政策对我国电力系统碳减排的影响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12期
3 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年04期
4 常凯;王维红;;双重管制政策下碳减排效率[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5 茅于轼;;金融危机不影响中国承担碳减排责任[J];绿叶;2009年05期
6 ;碳减排带来机会[J];机电信息;2009年21期
7 魏云捷;;碳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5期
8 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9 杜洪林;;促进经济增长低碳化的碳税改革建议[J];中国财政;2010年20期
10 李传轩;;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税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王磊;;浅析碳税、碳交易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5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6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竹涛;赵金龙;邰世康;陈旭;方岩;;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明超;张慧娟;郭家秀;尹华强;;燃煤电厂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工程技术与创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UBN记者 刘杰;全国碳交易中心争夺战开始[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2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林伯强;勿让碳减排的全球化影响贸易全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和静钧;全球碳减排“童话”[N];中国经营报;2009年
4 林伯强;勿让碳减排的全球化影响贸易全球化[N];经济参考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 张艳燕;“十一五”我国碳减排量可望突破15亿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小兵;低碳减排:国际气候制度下的广东选择[N];民营经济报;2011年
7 记者 薛秀春;实施碳税制度是走低碳之路的政策选择[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记者 冯迪凡;澳大利亚政府拟明年7月开征碳税 成本转嫁消费者[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杜悦英;经济学家茅于轼:开征碳税可应对气候变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天宇;高耗能资源能源企业将迎接“碳税”时代[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士春;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张纪录;消费视角下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傅世均;基于电力协调监管的燃煤发电企业碳减排市场组合设计理论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1年
6 王瑞彬;美国气候政策之辩(2001-2008):支持联盟框架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7 曲剑午;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煤炭总量控制目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姜海洋;促进发电环节节能减排的煤电产业链合作优化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成昌;碳交易与碳税:两种碳减排措施的比较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方蕾;我国碳税与碳交易机制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马娜;考虑消费者行为的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莉莎;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秀平;征收碳税对广东省的能源供需及居民福利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艳艳;基于博弈论框架的国际碳减排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8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9 刘呈呈;我国自愿碳减排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吕斯琳;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碳税制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39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3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