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排污企业污染治理研究
[Abstract]:How to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essure caused by rapid economic growth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ociety.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sewage enterprises have two basic task dimensions: economic benefits and pollution contro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 of sewage enterprises by constructing multi-task principal-agent model, and probes into the incentiv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interest tasks and pollution control tasks of sewag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in the initial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wage enterprises, we should relatively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intensity of their economic tasks;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a certain stag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 intensity of pollution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entive cost functions of the two tasks depend on each other, and their incentive contracts are also differen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西部能源开发中电能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90510016 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DJXS11020020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严,沈学优,林道辉;企业治污的委托-代理机制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4期
2 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理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蔡f ;都阳;王美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节能减排内在动力[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4 周权雄;;政府干预、共同代理与企业污染减排激励——基于二氧化硫排放量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5 陈德湖,蒋馥;环境治理中的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兵;;环境税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娅婷;许丹妮;;浅议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3 康纪田;;国外保护矿业环境的矿业立法择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8期
4 康纪田;;矿地复垦执行保证金的法治化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5 宋露;南灵;;排污权交易市场中政府角色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6 王燕;李文兴;;基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规制俘虏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燕;;试论我国铁路客运运价规制改革的模式选择[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英禹;苏晋;;低碳经济与经济模式的生态化转变[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9 吕维霞;李茹;屠新泉;;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冯中越;穆慧敏;;我国供热产业价格规制改革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恺钧;黄坡;;法律规制实施中合谋的经济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文辉;;政府主导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评价:基于价值创造视角[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建;;委托代理模型下国有煤矿经理激励机制设计[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鹏飞;郑江淮;;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的经济学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高晓露;;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绿色税制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的比较分析[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宇;;风景名胜区规制失灵研究——激励性规制理论的一个应用[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兴志;;中国垄断性产业规制机构的模式选择[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晓燕;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宇健;影响中国排污权市场交易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5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敏;利益集团与中国药品安全规制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曲洪建;银行特许权价值和稳健性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澄;邻避现象及其应对[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蔡萍;基于环境责任分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科峰;株洲市X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湘蓉;电力产业政府管制体制变迁及改革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尹崇斌;环境安全条件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政府激励与规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姚天唯;政府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8 钱筠玮;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晓月;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伟伟;建筑节能税收激励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2 尚虎平;;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悖论:高绩效下的政治安全隐患[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3 张正堂,陶学禹;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席酉民,张建琦;不对等契约关系与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5 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1期
6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7 张维迎;产权安排与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8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滔;地方政府、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谨凯;李文文;;海洋资源开发中污染治理的政府激励机制分析——以海水养殖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张有贤;黄斌;荀彦平;;SO_2总量分配技术背景下引入单位投资地面浓度改善水平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3 冯瑶瑶;李红娟;;环境治理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2期
4 周娅莎;朱满德;刘超;;生态建设中激励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5 王恩创;任玉珑;杨菲菲;;电力环境监管中的合谋博弈分析与防范机制[J];工业工程;2008年06期
6 张宏波;李广才;;黑龙江省煤炭深加工企业人员激励研究[J];商业经济;2006年12期
7 ;河北 推出地矿勘察激励机制 单位找矿可获奖励[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2期
8 李凌;;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新疆有色金属;2008年04期
9 唐世领;;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新疆有色金属;2008年06期
10 王海帆;;防止药企技术人员非正常流失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陈正飞;刘灵芝;;基于激励机制的森林生态补偿研究[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3 谢芳成;;论环境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张瑛;刘忠诚;;企业科技人才精神鼓励的研究[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利清;;也谈激励机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于水波;张相林;;建立新型学生工作人员激励方式的途径探讨[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腊;;浅谈医院奖金激励机制[A];湖南省卫生经济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暨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专辑[C];2009年
8 林挺;林禹鸿;;浅析欧美针对孤儿药开发的激励措施[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9 郑全枝;赵晓华;鲍琨;;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误区及其对策[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赵立新;蒋明虎;;采用旋流分离技术进行污染治理的可行性[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早;中办国办联合督察山西环保工作[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渊邋张铭贤 张俊琴;一个淀区渔村的变迁[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叶滨;我省10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4 张长江;国家环保总局检查铜川水泥污染治理及总量控制情况检[N];铜川日报;2007年
5 陈玉祥;还群众青山绿水[N];贵州日报;2007年
6 汪汀;农村污染治理同样重要[N];中国建设报;2008年
7 记者 肖元媛;市环保局加强对燃煤锅炉的污染治理[N];佳木斯日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李生伟;令人欣喜的变化[N];榆林日报;2010年
9 记者 付宇;让牡丹江乡村、城郊更美丽[N];牡丹江日报;2010年
10 王轲 本报记者 李韶忠;为了共同的绿水青山[N];宜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鹏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洪涛;基于信誉的对等网资源拍卖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贾鹏;成长期体育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宋志鸿;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黄建华;港口群企业集团组建模式与权益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7 丁菊红;中国转型中的财政分权与公共品供给激励[D];复旦大学;2008年
8 毛刚;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杨文杰;西北地区森林培育激励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饶勇;旅游企业隐性知识创新与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天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我军战时激励机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2 乔晓华;委托代理制下道德风险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鲁征;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郝晓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饶丽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李红梅;股票期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苏楠;论我国社区警察职业生涯发展与激励机制[D];东北大学;2005年
8 刘一;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问题及激励机制探索[D];四川大学;2006年
9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成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22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2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