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劳动价值论与形而上学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ZX004)
【分类号】:B081.1;F01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张君平;;费希特“法权人格”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9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10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群;王晓勇;;从哈贝马斯理论看“国民之争问题”[J];理论探讨;2011年01期
2 张伟;张庆昌;;超越市民社会——评黑格尔眼中的现代世界[J];南方论刊;2007年08期
3 唐爱军;;如何理解“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兼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J];兰州学刊;2010年09期
4 郭果;崔永正;;唯物史观浅谈[J];法制与社会;2009年02期
5 高翔;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解决四大难题[J];当代财经;1997年03期
6 王颖;;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管窥[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费梦恬;杨樝;;浅谈黑格尔以来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6期
8 鲁从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探索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新特点[J];理论前沿;2001年21期
9 黄忠晶;;黑格尔论市民社会[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刘义飞;;浅析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邵龙宝;;中西方公民社会与文化传统之比较——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3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4 赵司空;;论布达佩斯学派的“需要”理论及其困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5 阿拉斯代·麦金太尔;王金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条未行之路”[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杜维明;;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与市民社会[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7 邓安庆;;康德道德神学的启蒙意义(草稿)[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宏政;;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哲学通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媒介展开的哲学史对话[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周菲;;当代欧美公共哲学研究述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生产力学》——一个新学科诞生[N];青岛日报;2010年
2 胡为雄;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的论述(上)[N];学习时报;2009年
3 刘志广 陆贻清;发展经济哲学 推动理论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陈先达;哲学,要提倡对话[N];北京日报;2009年
5 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一兵 清华大学哲学系 韩立新;是“日本马克思主义”还是“日本新马克思主义”?(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陈先达;哲学要与现实对话[N];浙江日报;2008年
7 罗骞;时代呼唤马克思的在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莫雷 南开大学哲学系;政治哲学发展与唯物史观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陈立新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变革的三重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孙亮;简评《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宏九;“升腾”与“沉降”的形而上学命运[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2年
4 韩升;查尔斯·泰勒对共同体生活的追求[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富胜;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的社会理性[D];吉林大学;2007年
7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晓红;现实的人的发现[D];吉林大学;2008年
9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周璇;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德达;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试探[D];湘潭大学;2003年
2 水春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初探[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燕;论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观[D];吉林大学;2008年
4 程社民;传承与发展: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研究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5 周海波;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张曦宁;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启示[D];复旦大学;2009年
7 韩泽斌;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山西大学;2007年
8 李光晔;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李艳;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袁芳;作为伦理环节的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7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7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