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综述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091.91-2;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邦凡;朱广荣;钟君;;加强理论创新 促进学科建设——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高级研讨班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11期
2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总目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2期
3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总目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2期
4 余斌;关于两种教条主义的进一步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09期
5 王中保;;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五卷本)》出版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11期
6 林勇;王伟龙;未艾;;“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七次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1期
7 张利军;;2007年度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关注焦点[J];理论视野;2008年10期
8 冯金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研讨会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9 蔡庆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J];前线;2011年01期
10 唐国华;;边缘化趋势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路径[J];理论导刊;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国;;澄清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四大误解——兼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创新[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2 ;后记[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3 邱素琴;陆沪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现代化[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4 ;前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王金林;;激进视域下重释现实与马克思——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管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钟爱军;;良师·大师·探索者——高放老师印象[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凤才;;近年来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邹诗鹏;;2006—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卢肖文;;从“周立波走红”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有效性的实现途径[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10 杨金海;;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汝信;在理论创新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刘云山: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姚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风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一个五年事业发展规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马岩;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6 郭万盛邋周小苑;旗帜鲜明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冷溶;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李景源;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原理[N];浙江日报;2005年
9 记者 天鸣;加强理论创新 实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陈玉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的新气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世陆;人类主体经济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2 索红;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伟;中国税收宏观调控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4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静娴;乌托邦与现代性交织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莺;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信息数理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刘晔骁;异质性时间论与解构主义的马克思遗产继承策略[D];吉林大学;2006年
8 戴瑞姣;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华章琳;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王春晓;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发展历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秦亚冰;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4 柏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会敏;工业劳动方式变革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杨光辉;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超;“全局互动+全局学习”社会结构下公共品博弈演化的数理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杜世峰;福斯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探析[D];山西大学;2008年
9 顾成东;卢卡奇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陈悦;阿尔都塞政治哲学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37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