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分工背景的产业发展风险分析及其庇护
【图文】:
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地理分割性,客观上推务价值链分工———服务离岸外包的迅猛的离岸外包开辟了国际分工的新领域,为加快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强大印度通过大力承接服务外包,形成了和信息服务为产业发展重点,并通过信息服务业和工业的辐射效应,提升了整个服水平和整体产业结构水平。 根据 WTO 统2007 年的十年里,印度服务出口额增长 图一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10]
高技术产业出口在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低,其余各国(地区 )都超过了10%,世界平均水平是 18.4%,,表中有一多半的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比重,菲律宾的比重更是高达68%。 这些发展中国家(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其价值链分工的广泛参与。(四)服务业的价值链分工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进程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远距一条有别于多数工业化国家价值链各环节的跨国布建立和发展机会增多,但同工中的主导性地位又使发级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困境,业生产能力的产业升级还要三、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一)可能形成低端锁定在价值链分工中,跨国往往是生产流程中的劳动资料来源: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9,第358~359。图二2006 年主要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出口结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胶东半岛产业集群内部合作创新机制设计研究”(批准号:ZR2009HL012)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郝红梅;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两翼[J];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07期
3 王洪庆;;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4 杨丹辉;;全球化、服务外包与后起国家产业升级路径的变化:印度的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4期
5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界经济;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三乐;;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地位与企业竞争力[J];北方经济;2006年10期
2 宗刚;李红丽;;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的北京汽车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汽车;2006年05期
3 桂寿平;卢爱华;陆丽芳;;汽车产业链关联效应分析及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4 文东伟;冼国明;;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ll in low-tech manufacturing sector[J];China Economist;2009年06期
5 钱学锋;陈勇兵;;国际分散化生产导致了集聚吗: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6 梁运文;张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7 蒲华林;张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获取的价值——基于零部件进出口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2年01期
8 程进;;出口加工企业管理分工能力转型的分析——基于管理分工演化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9 王昆;廖涵;;国际产业趋同与差异研究——来自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尹莉;臧旭恒;;ICT产业融合中的集群变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娟;;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雷鹏;;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3 王文平;魏露露;;基于资源灰度分析的产业集群功能升级关键环节识别[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柳;;基于价值链的电信运营企业竞争策略选择[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宋捷;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的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产品内分工视角下中国加工贸易与FDI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耀中;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葛翠翠;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韩朋生;中印双边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樊朝杰;我国服装产业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1年
7 黄霞林;国际服务外包对于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玉山;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服务业的促进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殷博乔;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英俊;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忠禄;从企业价值链看战略联盟优势[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2 潘成云;解读产业价值链——兼析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1年09期
3 杨丹辉;;服务外包与中国产业升级:基于全球化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4 刘小铁;产业组织结构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凡;王巾英;;服务业利用外资:印度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7期
6 黄先海 ,张云帆;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7 邹薇;再论国家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测度体系[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8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9 张婧;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2期
10 戴永红;印度软件企业外包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南亚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秉科 童有好;[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姬涛;;浅析增减挂钩和产业发展[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2 谢丽霜;;西部地区规避产业梯度转移风险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05期
3 倪外;曾刚;;上海浦东新区产业升级研究:路径和突破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徐卫华;;我国广告产业政策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陈怀录;斯丽娟;陈行;;基于产业升级理论的兰州东城区产业发展思路[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6 尚永胜;;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7 石森昌;高_g;;场外交易市场推进天津新能源产业发展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9年04期
8 韩江波;蔡兵;;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促机理——兼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定位和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9 张云龙;汪世应;韦钱宁;;铜陵市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红;;从“米老鼠吃掉喜羊羊”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J];人口与经济;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菊生;;我国橡胶产业升级的生态工程途径[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菊生;;我国橡胶产业升级的生态工程途径[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3 王宝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液晶电视产业实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武美燕;;我国建立混凝土产业联盟的前景分析[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秀智;丁锐;;大都市周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合理利用研究[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景侠;顾燕洁;;黑龙江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李倩倩;;浅谈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对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赵弘;;北京总部经济与服务业的互动发展[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清泰;;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路和政策[A];《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企业创新》智库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田野;;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线路规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丽颖;在产业升级中做大做强[N];农民日报;2005年
2 白云奇 记者 干雄焱;延川全力推进红枣产业升级[N];延安日报;2008年
3 李京生;中国未来经济优势是产业升级[N];南方周末;2005年
4 吴茗;明年家纺产业升级箭在弦上[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姜国华;凤里童装靠什么实现产业升级[N];中国纺织报;2007年
6 沈阳市铁西区区长 李松林 本报记者 孙潜彤 整理;推进新能源装备带动产业升级[N];经济日报;2009年
7 吴佳俊 俞艳婷;“订单式培养”为产业升级“加油”[N];嘉兴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曾友超;东莞茶山谋求服装产业升级[N];中国服饰报;2010年
9 记者 晏飞;“服博会”为产业升级探路[N];中山日报;2008年
10 电脑商报记者 王晓民;加强经验交流 促进产业升级[N];电脑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志;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产业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2 阎兆万;论产业环保化及其实现机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蔡宝家;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4 沈文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虞震;我国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李玉勤;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吴琼;以现代工业设计理念振兴常州梳篦传统手工艺产业[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陈颖;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安宁;支持我国工业产业升级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路;天津开发区产业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张建军;兴化不锈钢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郑显理;“后配额时代”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黄礼堂;政府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5 韩微;黑龙江省对俄林业产业合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罗香屏;长春市经济结构中汽车产业高比例的风险与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易;奥运经济对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雷e
本文编号:253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