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碳关税对我国制造业长期影响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9 12:28
【摘要】: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发达国家"碳关税"的征收短期内将增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成本,降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引起出口额下降。就长期而言,尽管碳壁垒的扩散效应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制造业出口环境,但若国际国内应对得当,碳关税形成的强大倒逼机制所产生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比较优势回归效应和对外投资扩大效应,会削弱或抵消成本增加和出口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并对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文】:

产品出口,煤炭


制造业产品出口从1991年的557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近1.5万亿美元(图1)。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然而,作为“世界加工厂”,我国巨大的外贸顺差和制造业显著的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能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特征,,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逆差”。200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8.6%,却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4.3%,而能源消费总量却只占世界的19.5%,其中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占15.2%和21.7%;日本GDP占8.7%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制造业


我国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更大,1995—2009年期间,平均每年下降幅度达5.4%(图2)。可见,如果在各国均征收碳关税的情况下,由于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力度相对较大,从长远来看,反而可能会增强我国在一些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弥补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逐渐增强的劳动图2 1995—2009年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注: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2.72。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历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54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碳关税对山东省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RKGA1010)的资助
【分类号】:X196;F752.5;F42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3 谢来辉;陈迎;;碳泄漏问题评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翰林;张艳;;关于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J];建材世界;2009年03期

2 ;饮料制造业将提升环保水平[J];山东食品发酵;2009年02期

3 ;绿色设计与制造[J];电气制造;2010年06期

4 张宝莲;;《日用化学品制造业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项目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7年10期

5 袭著燕;梁冬寒;孙林岩;;制造业与资源性产业实现清洁生产的一般性工业生态框架[J];软科学;2008年09期

6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清洁生产审核指南淀粉及淀粉糖制造业》开题论证会在京召开[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2期

7 吴艳云,徐桂珍;绿色制造——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2年08期

8 张晓妹;;中国应积极面对碳关税[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9 高宏伟;;碳关税实施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预警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0年12期

10 周鸿锦;;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现状[J];中国水泥;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江敏;陆建渝;;制造业对重庆市水环境污染预测[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尹利平;王忠;;订单型体制和环境保护[A];首届七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保雄;;制造业及表面处理生产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及减污节排应用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陈保雄;;制造业及表面处理生产废水循环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及减污节排应用初探[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5 陈保雄;;制造业及表面处理生产废水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及介绍实践[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马风才;张群;;制造业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环境因素识别及其影响评价[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敬光;于慧芳;赵云峰;吴永宁;;北京地区母乳中多溴联苯醚含量水平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漫漫;张明旭;孙从军;程曦;;上海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废水排放负荷统计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朱宝璋;刘松;冯志豪;;短程蒸馏法处理线路板络合废水工艺[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10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玲;环保成为制造业分水岭[N];经济日报;2005年

2 李虎;环保制造业弱小 治污成本太高[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闫志强;看制造业大区如何节能减排[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金成龙;为制造业换“绿装”[N];安徽日报;2006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常河;制造业呼唤“绿色生产模式”[N];江淮时报;2006年

6 张业军 王海宁 鲁宁 熊敏;碳关税敲响我国制造业警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树铎;制造业污染严重 走循环经济之路迫在眉睫[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8 季昆森;制造业与循环经济[N];安徽经济报;2004年

9 ;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N];中国水利报;2005年

10 令伟家 肖林;泛珠合作警惕污染企业“合法西进”[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因素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2 郑娜莎;FDI利用中跨国污染转移的影响及治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于小霞;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孙静;工业产品对外贸易中污染足迹分析[D];江南大学;2007年

5 杨静;中国对外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秋锋;外商投资和我国的环境管制政策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7 周欢;环境保护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美红;基于节能(水)—减排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龚勋;基于环境污染损失的重庆市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谭洪坤;吉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3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2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