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波;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2 刘国瑜;刍议农民教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张贡生;走出西部大开发理论研究的误区[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1年02期
4 洪亮;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5 文娟;我国私人资本投资面临的体制性歧视及对策探讨[J];财贸研究;2002年04期
6 姜鑫;西部开发中的增长极与灰色区域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1期
8 沈建国;世界城市化的未来趋势[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2期
9 袁宇涛,汪涛;基于DEA评价城市管理市场有效性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6期
10 郭熙保;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健生;;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俊;;资源约束,资源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立波;现代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肖文韬;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经济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陈建南;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吴莉芳;贸易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周小斌;中国农业信贷市场的运行机制与绩效[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李龙成;走向绿色发展的财政监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郑建平;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分析:动因、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旅游饭店人力资本开发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王宏新;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探析及我国政策选择[D];湘潭大学;2001年
4 郑志宏;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变革与金融支持[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建华;新制度主义政治理论评析[D];厦门大学;2001年
6 郝继涛;发展中的贫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周琛影;比较优势的动态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8 易红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2年
9 蒋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安排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刘伟丽;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崇台;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力作——洪银兴、林金锭著《发展经济学通论》评介[J];南开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2 刘厚凤,张春楠;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家;1999年03期
3 张良泉,李进参;邓小平对发展经济学的几点伟大贡献[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4 黄方毅;;发展经济学三十年——从《经济发展》一书谈起[J];读书;1983年06期
5 谭崇台;;论发展经济学中的几个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4期
6 王永年;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财贸研究;1991年05期
7 彭明朗;;发展经济学的里程碑——读张培刚教授新著《发展经济学通论》[J];经济评论;1992年01期
8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的思路[J];江海学刊;1994年03期
9 胡坚;发展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科的关系[J];经济评论;1994年04期
10 薛进军;谭崇台经济学思想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颖;;二十一世纪初发展经济学的新动向[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赵常德;吴军;;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的转换[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高波;;经济发展理论范式的演变[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5 何忠伟;胡宝贵;何美丽;;发展经济学教学改革之探索[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6 许开鹏;胡聃;杨建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国内外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谭崇台;叶初升;;在跨期比较中拓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发达国家早期发展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论纲[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8 简新华;;中国现阶段需要什么理论经济学[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9 王爱君;;发展经济学的多重均衡理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何炼成;李忠民;;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代序)[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新动向[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2 顾炜宇;刘易斯拓展发展经济学[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梁小民;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N];光明日报;2000年
4 宇杰;发展经济学对腐败现象的诘问[N];学习时报;2002年
5 ;发展经济学前沿理论研讨会简述[N];光明日报;2006年
6 王朋;要重视发展经济学研究[N];新疆日报(汉);2008年
7 叶初升;寻求发展经济学独立存在的合理性根基[N];光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耿俊伟;报国常怀赤子心[N];湖北日报;2011年
9 郭继丰;效率与公平·全球经济·发展经济学[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简新华;中国将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地[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红;广义发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李嘉;生物经济引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亚奎;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D];复旦大学;2009年
4 蒋锦洪;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赵放;体验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何志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莉莉;我国千强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桂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3 刘润芳;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吴春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探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5 宋凌迁;使命与求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竞元;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初丽霞;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禄;商帮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智慧;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闪闪;试论斯密经济学自然哲学的研究方式[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5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