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再论资本的社会关系本质——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新认识

发布时间:2019-11-04 01:11
【摘要】:"资本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把资本理解为特定的社会关系,这是一种划时代的世界观,即把世界理解为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考察《资本论》对古典经济学唯心史观的批判、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思想和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存在论基础三个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把资本理解为社会关系的经济学方法,只能是奠基于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世界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在平,潘峰;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研究情况分析[J];理论探索;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民青;;论人的社会角色[J];学术研究;2011年08期

2 金建萍;;“现实的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逻辑基石[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3 吴书林;;马克思技术本质观的实践哲学解读[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4 韩鹏云;朱立国;;从“关系实在”到“社会关系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关系说”的理论脉络[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郭丽平;;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J];群文天地;2011年15期

6 蔡玲;;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7 李淑梅;;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理解方式的变化[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8 张永芝;;人的本质实现的场域及现时代[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郝立新;黄志军;;论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总体性方法[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10 王虎学;;马克思分工思想的人学意蕴——从“分工的观点”看“人”的发展[J];哲学动态;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孔子人际观简议[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2 彭鹏;;制度创新:正义之维与人性之基[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春;;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4 马捷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奋斗目标[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5 武锡申;;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中三个问题的综述[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常樵;;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指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骆锦芳;李兴安;;论孔孟荀“人学”理论[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张维祥;段勇;;“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陶蕾韬;;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注解[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10 朱富强;;儒学重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国标;和谐社会语境中人的全面发展[N];光明日报;2006年

2 傅菊辉;儒家“和”文化及其现代意义[N];人民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段钢 实习生 林洪;建设和谐社会:以“社会共生”取代“斗争哲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姜建成;“以人为本”二题[N];光明日报;2006年

5 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孔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N];太原日报;2006年

6 周桂钿;当代儒学发展之趋势[N];光明日报;2006年

7 田鹏颖 孙雷;工程哲学应包含“社会工程”[N];光明日报;2006年

8 李先耕;老子对“道”的追寻[N];光明日报;2007年

9 艾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崔唯航;面向现实生活的哲学反思与阐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本学解读[D];清华大学;2008年

2 白立强;多维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途径[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萍;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吉林大学;2012年

4 高峰;社会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骆徽;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永强;理性文明的追问[D];吉林大学;2006年

7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8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常江;马克思的历史观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丽梅;社会资本理论的唯物史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董瑞煊;论社会关系与人的活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素丽;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4 丁洋;现实与社会[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晓梅;论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汉城;试论马克思的人与社会关系及其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闫萍;从《论语》看孔子的天命观与道德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尤作欣;试论马克思哲学新视界中的社会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米庭乐;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本质[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巩在锋;实践:关于认识发展动力的再思考[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55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55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