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卓越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4 09:59
【摘要】:校企合作是实现培养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模式本着"优选、优培、优荐"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两种优质资源,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实现企业在卓越经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度参与,采取"六三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红卫;封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J];电子科技;2010年06期

2 詹美求;潘杰义;;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J];科研管理;2008年01期

3 陈忠林;;“面对面”校企合作“大订单”培养的职教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7年11期

4 王大超;郑宏星;;基于制度的公立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治理结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波;孟卫东;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激励机制设计[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2 王红军;;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功性就业”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7期

3 华芳英;孙云祥;;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制”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4 高宏伟;;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5 张锋;;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年08期

6 韩伟平;;论校企合作双赢的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9年18期

7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机制设计的研发外包最优利益分配方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1期

8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利益分配方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0期

9 王永莲;;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5期

10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J];管理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峗;高技术虚拟企业(HTVE)知识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邢乐斌;汽车产品开发联盟稳定性机理及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黄波;基于技术风险、溢出效应的研发联盟激励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9年

4 程福龙;化学电源质量控制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叶通贤;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金星;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皮星;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8 范波;基于联盟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行业内合作研发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程庆辉;高速铁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益夫,刘希宋;高等学校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2 林银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若干问题的思考——以软件人才培养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胡伟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6期

4 王丽娟;;浅析校企合作的运行保障机制[J];北方经贸;2009年12期

5 耿殿磊;;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分析[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6 罗利,鲁若愚;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7 韩志刚;金长义;;关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08年06期

8 谢伟宁;覃扬彬;苏波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裴战存,谢子远;建立我国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J];中国冶金教育;2005年02期

10 庾建设,杨健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J];大学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战国;;校企合作何以成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年14期

2 应丽梅;;广东省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2011年20期

3 王术良;;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初探[J];职业;2011年23期

4 张建;;加强校企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J];职业;2011年21期

5 杨丽英;;关于校企合作共赢实践途径的探讨[J];职业;2011年17期

6 李尤举;;突破难点,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J];职业;2011年20期

7 徐英杰;;体现企业利益,促进校企合作[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8 罗洪保;;夯实校企合作的平台 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9 杨学富;;校企合作的生命力在于制度创新[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06期

10 陈静;王丽华;;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杨聚庆;姬生;;高职教育集团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董林;张云健;;基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校企合作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1 National Teaching Seminar on Cryptograph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NTS-CIS 2011) Vol.1[C];2011年

5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孙建辉;;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析[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刘汉卿;程洪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A];献给新中国60周年 全国教育管理优秀成果(下)[C];2009年

9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宇;我市校企合作可获税费优惠[N];泉州晚报;2011年

2 田峰;校企合作 提升素质[N];北大荒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周宝来;本市职校开走校企合作“双赢路”[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4 记者 苏建成 通讯员 唐红波;校企合作四年结出新果互助共度时艰迎挑战[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李炳勇;力求校企合作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的新突破[N];德州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彭国平;校企合作促硅产业发展[N];乐山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铁军 通讯员 冯燕芹 张成义;支付宝解了港城校企合作之困[N];连云港日报;2008年

8 记者 柳萍;清除校企合作的“拦路虎”[N];三峡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依友;校企合作激发“聚变”效应[N];台州日报;2009年

10 朱敏贤;校企合作首创“冷鲜鹅”[N];江苏经济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梁海岫;协同发展观念下的广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永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高文;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俊俊;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牛晓霞;基于博弈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7 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付静;河南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应陈晖;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甘戈;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5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55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