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的聚集比较分析
【图文】:
HUMANGEOGRAPHYVol.27.No.22012/42012年第2期总第124期人文地理时,仍采用一般的时空扫描统计量模型。图4时空扫描统计量原理图Fig.4PrincipleofSpatial-temporalScanStatistics4.2模型建立采用时空扫描统计量时要考虑三个基本特征:被扫描区域的形状和结构;扫描窗口的形状及大小;基于无效假设的概率分布类型。在模型中窗口(windowsampling)可以是多种形状的,例如圆形窗口[24]、椭圆形窗口[25]或任意多边形窗口[26]。选择合适的窗口是正确进行空间扫描的前提。针对本研究中浙江省整个区域的形状和空间特征,适宜采用圆形扫描窗口,,具体模型如下:令nz代表所扫描圆形窗口Z中的实际从业人数,mz代表扫描窗口Z区域中的总人口数,μ(Z)是根据无效假设得到的扫描窗口Z中的预期从业人数。同时,令所有区域G中总的从业人数为nG,而所有区域总人数为mG,所有区域预期从业人数为μ(G)。μ(Z)=nGmG×mZ(3)μ(G)=Σμ(Z)(4)区域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χ)=Pμ(χ)Pμ(Z)+q(μ(G)-μ(Z))若x∈Zf(χ)=qμ(χ)Pμ(Z)+q(μ(G)-μ(Z))若x埸Z(5)公式(5)中的P是扫描窗口中实际的从业人数和预期的从业人数之比,q是扫描窗口Z之外实际从业人数和预期从业人数之比,建立此函数的目的在于对比检验窗口内外从业人数的概率密度。进一步建立扫描窗口的对数似然函数值:L(Z)=e-nGnG!×nZμ(Z)埸埸nZnG-nZμ(Z)-μ(Z)埸埸nG-nZχ∈z仪μ(χi)(6)L0=e-nGnG!×nGμ(G)埸埸nGχi∈Z仪μ(χi)(7)L(z)是时空扫描窗口中Z的似然函数值,L0是基于无效假设得到的似?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2 洪国志;胡华颖;李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3 李双成,蔡运龙;地理尺度转换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4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5 吕韬;曹有挥;;“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6 徐敏;曹春香;程锦泉;吴永胜;谢旭;李小文;;甲流感疫情时空聚集性的GIS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7 应龙根,宁越敏;空间数据:性质、影响和分析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8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9 徐康宁;;当代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3年03期
10 葛莹,姚士谋,蒲英霞,贾凌;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类型的地理格局[J];人文地理;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2 徐军亮;章异平;;土地利用中尺度效应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3 杨玉建;王丽华;封文杰;朱建华;;县域尺度农业障碍信息可视化及网络发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4 王京涛;王瑞珍;栗静;;基于Kriging空间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指数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5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程红霞;李永树;林粤江;;空间回归模型在耕地变化时空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7 吴滢;千庆兰;周柳青;;基于GIS的广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8 张月丛;张才玉;成福伟;孟宪峰;杨依天;;承德市近58年降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9 朱吉祥;张礼中;周小元;霍志斌;陆琰;王乾;蔡子昭;石磊;王伟;;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有效性周期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10 黄庆;雷国平;刘力玮;王元辉;;基于ESDA-GIS的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晓;孔云峰;;气象监测数据的时空特征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范王榜;赵国昌;;不规范的市场与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武功、渭南中小型锅炉企业群的案例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必胜;肖剑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李毅伟;;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人口格局的空间分布变动模式[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志刚;王青;赵小风;黄贤金;;我国土地违法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玉芳;李建中;;产业集群在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分析——以苏、浙、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例[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郭玉芳;李建中;;产业集群在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分析——以苏、浙、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例[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蔡伟超;李炜;常守志;洪德法;;房价与城市发展规划——以长春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平伟;彭贵芬;琚建华;鲍美香;;云南省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10 孙宪春;万力;蒋小伟;;节理产状分组的k均值聚类分析及其分组结果的费歇尔分布验证法[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兴东;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乃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集群建设演进机理与产业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赵军;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的区域房地产动态预警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马俊;交通网络演进:过程与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孙卫明;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Fourier级数多尺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8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耀龙;多尺度自然灾害情景风险评估与区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琴琴;基于3S技术的广东省围填海调查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叶伟;基于GIS的河南省航运经济信息分析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秀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露天矿测量验收系统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范渭亮;毛竹林参数遥感定量反演与软件实现[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邓克松;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贾昌峰;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饶e
本文编号:2566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