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从古典二元论到理论综合基础上的转型增长——二元经济理论演进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7 15:09
【摘要】:二元经济理论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三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二元经济理论日益融合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形成了理论综合基础上的二元经济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费景汉与拉尼斯的转型增长理论。现阶段二元理论由于突破了单一研究范式的局限,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与组织制度异质性的实际。二元理论对土地非农化对二元经济转型的影响、二元经济转型的阶段性及前瞻性等问题研究的不够。这些理论研究的不足,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小勤;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4 谭宇;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关问题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5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6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7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刘芬;杨绪萍;;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贵友;;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杜勇;;水库工程移民“双置换”安置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蓓蓓;鲁春霞;;城市化进程中远郊型市镇的开发战略研究——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五宝镇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陈永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贵州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演变、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路[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8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9 杨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华;何军;李金霞;;中国二元经济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经济与管理;2007年11期

2 郭少新;;二元经济理论的新发展及其现实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8年01期

3 石秀华;;我国的二元经济及其转换对策分析[J];理论月刊;2009年01期

4 蔡雪雄;邵晓;;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08年01期

5 史方倩;;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看中国的城市化道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京安;赖景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质与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7 郭跃进;;二元经济理论批判[J];改革与战略;1990年06期

8 辛宝海;孟祥仲;;二元经济理论实质再认识——结构转换过程视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胡彬;;“民工荒”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06年11期

10 韦燕;;我国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矛盾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江淮;高彦彦;;以产业转移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经济演变——基于江苏发展历程的经验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黄泰岩;;中国经济学的历史转型[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3 雷海章;;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几个问题的认识[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丁思颖;;城市化与二元经济转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任保平;;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军;;农民工及其动态演化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延军;李海燕;彭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先永;丁燕;;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和转变途径之管见[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9 Hans Timmer;;引领全球复苏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10 周大仁;;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改革[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炜邋任保平;我国“二元经济”研究述评及转型路径探索[N];光明日报;2007年

2 许经勇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N];福建日报;2011年

3 赵德旺;破解农村融资难:症结与出路[N];金融时报;2009年

4 张红凤;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N];光明日报;2004年

5 栾静;以城乡统筹改变二元经济结构[N];四川日报;2004年

6 王国平;农村建设要着眼于跨越[N];安阳日报;2006年

7 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贸易研究司 陈全生;调整产业政策 统筹新二元经济[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记者 何屹;推动遥感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何洪泽;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应有更大发言权[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崛起[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炜;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2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高翔;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彭真善;中国转型期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张清泉;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一体化经济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杨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公茂刚;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冲;西方二元经济理论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2 马利;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新思路[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吴秋颖;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金艳锋;决策方式变迁角度的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5 李亚娟;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勇;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路径探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眭杨;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8 袁安贵;论四川二元经济结构调整[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冬武;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启示[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6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66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